「名單之後」推廣活動於衛理女中。

「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的上線,除了被動地供人查找資料,也應當主動走入大眾,達到知識普及與加值的效益。

因此,基金會於2022下半年度與擅長執行校園推廣活動的害喜影音綜藝 Hide & Seek Audiovisual Art合作,以臺府展中的「女性藝術家」為題,透過與學校老師的媒合、討論,逐漸聚焦問題核心,進而設計出數個不同的教育活動。

為了扣合主題,首波合作的學校選定臺北市的衛理女中中山女中。將正值花樣年華便在畫壇展露頭角的女性藝術家故事,帶入當今學生年紀相仿的女校裡,期望能達到跨越時代的對話與激盪。

衛理女中社會科探究與實作課程—圖像史料解析
授課教師:劉世威、李紀平
課程時間:9/13-14;9/20-21;9/27-28
班級數:2班
學生數:約88人

如何閱讀作為史料的圖像?

衛理女中的歷史老師從圖像的觀看與分析切入,帶領學生們探究史料庫裡大量的圖像資料。理解、吸收這些資料已不容易,能夠產出富有自身觀點的作品更是困難。不過,衛理的學生們仍是在不斷地查找、閱讀中獲得靈感和啟發,最終將心得與想法融入到海報設計之中。

周紅綢,〈少女〉,1936年,私人收藏。

人物與靜物間的雙重鏡像

選定周紅綢作為主題的組別,在海報上引用了「名單之後」文章裡的一句話:「人物與靜物間有著巧妙的呼應與對話關係,纖細敏銳的刻畫中,卻隱隱流露出超現實的靜冷氛圍」。

組員認為,周紅綢的〈少女〉不單僅有畫中小女孩(人物)和洋娃娃(靜物)之間的相互關係,更有著畫家本人(人物)與創作題材(靜物)之間的對話與思辯,可以說是相當特別的看法。

衛理女中學生以周紅綢為題設計的海報。

刻意模糊的詮釋

另一組以日籍女畫家市來栞為題設計的海報,刻意將作品〈池邊〉做了模糊的效果。這樣的作法一方面是減少版面的複雜度,同時也點出組員的觀點——模糊不清的圖像如同我們對市來栞所知的有限。

衛理女中學生以市來為題設計的海報。

此次與衛理女中的合作,顯示出當前的高中生在資料查找與理解上,有著相當成熟的表現。且能夠將生硬的知識轉化為具有創意的圖像設計,令人印象深刻。

基金會亦有收到本次授課的劉世威老師所分享的教學心得:

2022年暑假,我接到李紀平主任交付的任務,必須利用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建置的臺府展史料庫——名單之後,設計一個為期三週(六堂課)的單元課程,並融入我開設的高二社會組學生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幸好,與主任有多次的對話,也感謝他發想這個單元課程名稱:從女性畫家作品看日治時期女性的生命歷程——日治時期女性畫家作品展策展主題海報設計。

由於傳統歷史學的專業訓練,史料多以文字為主,圖像史料並非主流。我隨後研讀英國文化史學家Peter Burke(1937年~)的名著——《圖像證史》,做為這個單元的先備知識,此書對完成這個任務有極大的貢獻,也彌補過去兩年我開設這門課時,在史料解讀指導上的空缺。

第一週的第一堂課,我先將《圖像證史》的重要理論消化後,試著解說予學生認識,讓其對圖像史料有基本的概念。接下來三堂課讓學生熟悉資料庫的使用,並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女性畫家,以策展人的立場為其設計乙張海報。最後兩堂課各組學生(每組三人),向其他同儕發表組員合作設計的海報,分享主角的生平故事、海報創作理念與選圖原因等。

衛理女中學生以黃華仁為題設計的海報。

我特別欣賞這組學生的作品,他們介紹極具天分的女畫家黃華仁,其名為〈閨房外〉的唯一作品在1929年入選第三回臺展。同年他也嫁作人婦,自此消失在畫壇。學生將此畫作切割成七個大小不一的方塊,其中一個最小的方塊為乙雙包鞋的畫面。

我問該組學生設計此海報的理念為何?其答覆如下:「主角在才華最為洋溢之時,選擇進入家庭而從此消聲匿跡,我們感受他的人生沒有完成夢想而破碎,如同他的創作生命被禁錮在最小的包鞋之中。故我們設計的海報主題是——當畫筆磨成針(縫紉機、縫衣針),副標題為——閨房裡的女人」。我被學生以上的說詞震懾,也令人拍案叫絕。主題不僅完全對應黃華仁的人生故事,副標題也吻合畫作的意像。

我不知道在天國的黃華仁女士,如果能穿越到我的課堂,是否贊同十七年華的少女,在九十年後對其作品的解讀?如何辯駁現代女性必須爭脫婚姻枷鎖的提問?我感謝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的史料庫建置,和這群衛理女孩給我的啟發,他們的創意讓我驚艷和讚嘆,這就是教學相長的實例,也是教學工作令我著迷之處。

黃華仁,〈閨房外〉(內房より),1929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