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登山記
撰文|張哲維(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專員)
「今年夏天我從阿里山口攀登新高山時,拖著疲累的腳步,好不容易在下午四點後到達新高山下。想到明天終於要征服日本第一高山,滿懷希望的雙眼不禁仰望這座主山……」
1927年,畫家 片山仙羽 在被記者訪問時,說明了本次參加臺展的創作心得。
當年他以〈高山爽秋〉一作入選首回臺展,描繪他在攀登新高山途中,抬頭望向主峰時的景色。傳統的構圖及筆法,令人聯想到表現胸中丘壑的山水畫,但從氤氳山嵐間透出的樹叢與山峰,還真有那般實景寫生的興味。
1926年,從阿里山通往新高山的登山步道建置完成,在官方極力的宣傳下,能夠飽覽阿里山和玉山美景的登山路線,成了當時臺灣名聲響亮的旅遊行程。
長期在臺灣總督府從事土地調查的片山仙羽,或許受公務影響,又或許因興趣使然,讓他在登山步道開放不久後,便親自踏上了登往新高山的路途。
在〈高山爽秋〉入選第一回臺展後,他又在隔年計畫以塔山風景二度叩關,只可惜最終未能登榜,此後官方展覽會再無他的名字出現了。
儘管無緣蟬聯,從片山連續兩年登山取材的經驗來看,臺灣山岳的風景大概會永遠烙印在他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