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 〈天才豐かな本島畫壇の新人 洋畫=古川義光氏〉,《臺灣日日新報》,1927-09-07(版5)。
3. 西岡塘翠,〈說苑/島を彩れる美術の秋(台展素人寸評)〉,《臺灣時報》,1927-12。
4. 鷗亭生,〈臺展評 西洋画部(四)〉,《臺灣日日新報》,1927-11-02(版5)。
5. 邱琳婷,《1927年臺展研究-以《台灣日日新報》前後資料為主》,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史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1997,頁160。
靜物
靜物
下圖為古川義光入選於昭和2年(1927)第1回臺展西洋畫部的作品,根據《臺灣日日新報》專欄「畫室巡禮」的報導,這是一幅50號的靜物畫。畫面呈接近三角形的穩定構圖,背景搭配各式布幔,延伸鋪至桌面,除了花色紋樣,也見皺褶的精心演出。位居畫面焦點的一只大花瓶,呈喇叭口、肩部與腹部豐滿,底部稍稍內縮。瓶面繪有兩個和服美人,周圍的圖樣華麗,根據前述報導,此瓶出自日本九谷燒。緊貼花瓶左下角有一淺色香爐,有孔、雙耳、底下有足,側邊飾有八卦紋樣。畫面最左邊可見玉壺春瓶,特徵為撇口、細頸、垂腹、圈足,頸部上刻有芭蕉紋,可能是青瓷或白瓷。最右邊的黑釉壺器上畫有鋸齒狀的紋飾,不過壺肚的紋飾難以辨識。其他的蘋果、香蕉、葡萄等水果,或於盤中或於籃內或裸置於布幔上。大澤貞吉(鷗亭生)評論此作在表現「統一感」和「融為一體的一致性」上,較其他入選的靜物畫稍微成功,但「畫得有點過頭,反而扼殺了藝術氛圍」。此與前述報導的觀點雷同。但西岡塘翠卻認為此作「既賞心悅目又有華麗感,雖然每個物體或其色調之間稍嫌欠缺色彩上的相互關聯」,反而認為畫面統一感較差。識者各抒己見,無可厚非,可惜的是均未對用色有更多的著墨。
作品資訊
識別號
CA01_044_P022_397_w_t1作品名稱(原文)
ナチユ-ルモルト作品名稱(中文)
靜物創作者
古川義光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時間資訊
1927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地點名稱
臺灣地址
臺北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臺展屆數
第1回年代
昭和2年(1927)畫部
西洋畫部資格獎項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會場
樺山小學校展示間
第二室參展紀錄
1. 昭和2年(1927)第1回臺展西洋畫部作品其他資訊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出版者
臺灣日本畫協會撰寫者
劉錡豫、李淑珠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資料來源
1. 臺灣日本畫協會,《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臺灣日本畫協會,1928。2. 〈天才豐かな本島畫壇の新人 洋畫=古川義光氏〉,《臺灣日日新報》,1927-09-07(版5)。
3. 西岡塘翠,〈說苑/島を彩れる美術の秋(台展素人寸評)〉,《臺灣時報》,1927-12。
4. 鷗亭生,〈臺展評 西洋画部(四)〉,《臺灣日日新報》,1927-11-02(版5)。
5. 邱琳婷,《1927年臺展研究-以《台灣日日新報》前後資料為主》,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史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1997,頁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