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明治橋
明治橋
此為大坪測入選昭和4(1929)年第3回臺展西洋畫部的作品。畫面左側是第一代的明治橋,興建於明治34年(1901),採取桁架橋的結構,興建的目的是作為連接臺灣神社與臺北市區的交通要道。該橋的特徵是橋上普拉特式(Pratt truss)的桁架設計,橋腳則取圓拱形。左中的西式洋樓建築是圓山別莊(今臺北故事館),為大稻埕茶商永裕茶行的老闆陳朝駿於大正3(1914)年興建,其外觀特徵為英國都鐸式的木棟架樣式以及中間的塔樓,不過此作並未描繪出木棟架的結構。從作畫的取景來看,應是從臺灣神社的參道往圓山方向望去,位於畫面右側的山丘便是圓山,而山丘上可見一半球形物體,看似網狀建築,可能是被隱沒於樹林間的圓山動物園(今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的前身)鳥籠。而圓山別莊後方錯落的方形建築群,應是當時松山地區一帶的工廠。有趣的是,遠景高聳的群山,從作畫的角度來看應是從臺北眺望南邊雪山山脈的餘峰。同年12月的《臺灣山岳彙報》中刊有〈山の繪〉一文,作者羚羊人亦提及此畫,同樣推測其所描繪的是臺北南方的群山。但若分析取景的視角,可以發現畫家顯然刻意將山勢抬升,更為迫近整個畫面,強化整體的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