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

此為高梨勝瀞入選昭和10年(1935)第9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從觀音山的形狀及河流的位置,可以推知此畫的視角是從淡水河的東岸,也就是淡水或北投一帶的位置隔著淡水河往觀音山望去。前景是劃分整齊的水稻田,左側是已然生長茂盛的稻苗,而右側的稻田則甫剛插下秧苗的樣子。遠景觀音山的山腳下,依稀可見茂盛的樹林。畫家將地平線置於低處,天空佔據了3分之2大,以致於畫題的觀音山,在整個畫面空間中顯得十分渺小。右下角有「勝瀞」的落款及方印一枚。此畫當時陳列於東洋畫部第3展覽室,立石鐵臣觀後撰文評曰:「高梨勝瀞的《觀音山》,在寂寥的風趣中託付心境,凝視著心底深處。畫面的成敗暫且不論,如此品格高尚的作品中,有觸動人心弦的描寫,這才是讓我感到愉悦之處」。整幅畫中空無一人,亦無動物的身影,遼闊的天地與孤寂的觀音山相互呼應,或許立石站在畫前所感受到的,正是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著名的「崇高美(sublime)」。

識別號
CA09_045_P031_161_e_t9

作品名稱(原文)
觀音山

作品名稱(中文)
觀音山

創作者
高梨勝瀞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35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淡水

內容指涉地點
觀音山

展覽名稱
臺展

屆數
第9回

年代
昭和10年(1935)

畫部
東洋畫部

資格獎項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會場
臺北教育會館

展示間
第三室

參展紀錄
1. 昭和10年(1935)第9回臺展東洋畫部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撰寫者
劉錡豫、李淑珠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資料來源
1.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第九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臺北: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1935。
2. 立石鐵臣,〈第九回臺展相互評 西洋画家の観た東洋画の批判〉,《臺灣日日新報》,1935-10-30(版6)。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作品介紹描述資料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