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方

此為野田昌一郎入選昭和15年(1940)第3回府展西洋畫部的畫作。「銃後」是指相對於直接交戰的戰場,所有後方支援活動的通稱。尤其在第1次世界大戰以後,國與國的戰爭逐漸成為所謂的「總力戰」,考驗的是整體國力,包含國家如何運用科技、生產、經濟等不同面向的資源,去達到戰爭的勝利。因此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也很重視國內各產業「銃後」支援的重要性,美術界也因應戰爭,描繪「銃後」的主題,包含活絡的產業、辛勤的勞工與演練空襲避難的圖像。本籍愛知縣的野田,在接受《臺灣日日新報》採訪時表示,此畫描繪的是「鄉里的爺爺努力的在後方勞動」。畫中的農夫們辛勤地在農地間勞動,綁著頭巾的老人撐著腰,在農務閒暇之餘稍作消息,一旁的農家孩童將日章旗插在泥地上,似是象徵這些作物都將作為支援國家的「聖戰」所使用,而這正是「銃後」圖像的經典表現形式。

識別號
CA13_121_P065_561_w_f3

作品名稱(原文)
銃後

作品名稱(中文)
後方

創作者
野田昌一郎

時間資訊
1940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日本

地址
愛知縣

展覽名稱
府展

屆數
第3回

年代
昭和15年(1940)

畫部
西洋畫部

資格獎項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會場
臺北教育會館

展示間
待查

參展紀錄
1. 昭和15年(1940)第3回府展西洋畫部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臺灣總督府

撰寫者
劉錡豫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資料來源
1. 臺灣總督府,《第三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臺灣總督府,1941。
2. 〈新入選に喜ぶ人々 臺北は野田、荒木、岡田三氏〉,《臺灣日日新報》,1940-10-22(版7)。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作品介紹描述資料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