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孫淳美(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助理教授)
有島生馬 審查員 府展第2回
尋找有島生馬(1882-1974)與台灣的關係,令人忍不住思考「二科會」對台(府)展西洋畫作品風格的影響。雖然遲至1939年才受邀擔任「府展」第二回評審,台灣媒體的藝文版對有島早已熟稔,有島對台灣亦不陌生。
有島生馬原名壬生馬。長兄有島武郎(1878-1923)是一位深受社會主義思想薰陶的大正文人,與么弟里見弴三人皆活躍於1910年創刊的《白樺》雜誌。有島生馬原就讀於東京外語學院義大利語學系,畢業時受藤島武二啟蒙繪畫,1905年起赴義大利與法國習畫。1907年巴黎「秋季沙龍」(Salon d’Automne)舉辦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歿後首次回顧展,有島生馬與同期留法的日本藝術家如安井曾太郎、高村光太郎等,都成了塞尚作品的第一批見證者。在《白樺》雜誌創刊的第2-3號,有島生馬連載了〈画家ポール・セザンヌ〉(塞尚其人其作)。他的繪畫用色、技法也因此受塞尚漸層筆法的影響。《白樺》開啟大正時期介紹歐洲現代藝術、文學的濫觴,有島生馬也是最早塞尚專書《回想のセザンヌ》(關於塞尚的回憶)的日文翻譯者。[i] 後印象派、現代藝術思潮陸續由《白樺》介紹至日本,創作精神、作品風格的分道揚鑣,讓這些因避歐戰(1914-1918)而返日的年輕「帰朝者」(海歸)決心脫離「文展」洋画第二科(展)室,1914年舉辦「二科會」首展,有島生馬計有《富士山》、《女の顔》、《鬼》等5件作品參展。[ii]
「二科會」的成立,猶如打開日本大正時期「新興(前衛)美術」的「潘朵拉盒子」,這股風潮也逐漸影響台灣的西洋畫。[iii]「台展」成立前,《台灣日日新報》已行之有年關注「二科會」,自1918年刊出「二科會」第五回展覽會場的圖文報導,逐年追蹤。如1923年8月〈二科會に来た佛國の名畫〉(來到「二科會」的法國名畫)報導作品開箱,預告該會9月將於東京舉行的「日佛交換畫展」。[iv]1920年代的東京畫壇與巴黎交流密切,經年舉辦歐洲現代藝術原作聯展,我們從陳澄波留日當年東京觀展的圖錄收藏,可一窺當時盛況。有島生馬作品亦散見於陳澄波收藏的「二科會」展明信片。
「台展」創立以來,西洋畫部一直是新舊並陳的作品風格,如1927年第一回評審石川欽一郎展出承襲19世紀「自然主義」的風景畫《角板山道》、鹽月桃甫受馬諦斯啟發的「東方主義」裸女《夏》。[v] 該年特選其一廖繼春的《靜物》,我們看見了塞尚的蘋果與呈對角線斜鋪的花紋桌巾,其二陳植棋《海邊》的岩礁與水紋,刻劃出孟克式的扭曲線條。
處於日本洋畫新、舊交界的「二科會」共同發起人有島生馬,對台灣留法藝術家多有提攜,1928年攜女赴法習音樂,邀台灣畫家陳清汾同船啟航。[vi] 四年後來台參觀陳清汾「滯歐作品展」,在同一月份發表了2篇繪畫評論。除了評論陳清汾留法作品,也寫了一篇歡送另一門生劉啟祥赴法前作品的評析。
進入1930年代,石川退休返日,現代作風的鹽月桃甫在「台展」評審日顯重要,日本「獨立美術協會」也同步於台北舉行展覽,這些「新興」藝術在台灣,除了形式以外,前衛精神的貧乏,曾引起如「砂丘上築樓閣」的評語。[vii] 然而此期間受邀來台的評審,也有不少《白樺》、「二科會」成員及其同人。[viii] 他們汲取現代藝術的包容態度,讓台展後期的西洋畫,增添幾許「新興洋畫」的面貌。
1938年起,戰爭中開辦的「府展」西畫部作品,「野獸派」、「超現實主義」等風格逐漸展露頭角,如山下武夫《孤獨の崩壞》(孤獨的崩壞)。一方面見證《白樺》有島等作家群介譯現代思潮的普及,另方面是歐戰後「達達」、「超現實」的創作反思,引起戰爭期間年輕藝術家共鳴。遲至第2回「府展」才受邀來台的有島生馬,雖只展出後印象派風格的《池畔初夏》,當年西畫部除了山下以外,我們仍看到如特選的桑田喜好《サン.ドミニヨ》(聖多明哥)、入選的飯田實雄《曠原》、鶴岡義雄《網》等,亦流露曖昧、陰鬱的「超現實」風格。陳澄波亦有一「推選」作品《濤聲》原作留存至今,赭石岩礁、青藍海面交織白色勾勒浪花,的確是充滿現代性原創的色彩筆觸。
#名單之後113
註釋
[i] 原書名Souvenirs sur Cézanne, 作者Emile Bernard(1868-1941), Paris, Société des Trente, 1912, 98p.
[ii]「白樺社」曾在1912年秋天主辦了官方「文展」落選的作品「落選展」。參考「物故者記事」:有島生馬「略年譜」,東京文化財研究所。https://www.tobunken.go.jp/materials/bukko/9364.html (2020年9月8日點閱)。
[iii] 1914年「二科會」成立,未幾年就有「未來派美術協會」(1920)、「アクション」(Action, 1922)、「一九三○年協會」(1926),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乃至昭和初期的「独立美術協會」(1930) 等陸續成立。參考〈近代日本美術の流れ- 洋画〉,河北倫明(監修),《近代日本美術事典》,東京,講談社,1989,頁416-417。
[iv] 同(1923)年底11月1日-12月16日的第16回巴黎「秋季沙龍」推出「日本『二科會』特展」,有島生馬、石井柏亭、津田青楓、古賀春江、中川紀元、安井曾太郎等計27位會員聯合展出。參考Sanchez, P., ‘1923: 16ème exposition, Grand Palais des Champs-Elysées… Section Japonais organisée par la Socitété des artistes “Nikwa”… ’, ‘Liste des salons’, Dictinnaire du salon d’automne: Repertoire des exposants et liste des oeuvres présentées, tome I, 2006, pp.37-38.
[v] 「東方主義」為薩依德(E. Saïd)在其Orientalism書中提出的批判觀點,泛指與歐陸以外東方阿拉伯等文化的題材,如19世紀法國官展沙龍安格耳展出Odalisque(宮女)、德拉克洛瓦展出Femmes d’Alger dans leur interieur(室內的阿爾及利亞女人)。參考Saïd, Edward W., Orientalism: Western Conceptions on the Orient, Pantheon Books, 1978。王志弘等譯,《東方主義》,台北,立緒文化,1999。另,馬諦斯(H. Matisse) 歐戰後1920年定居南法尼斯,展開約10年以Odalisque母題變化的「裸女」系列創作,畫作背景空間融合原色對比、阿拉伯掛毯、圖案裝飾等趣味,風靡了兩次大戰之間的歐亞藝術家。Fourcade, D., “An Interrupted Story.” In Henri Matisse: The Early Years in Nice, 1916–1930, ed. Jack Cowart. New York: Harry N. Abrams, Inc., 1986.
[vi]〈有島生馬氏ら巴里へ臺湾の洋畫家陳君も同行〉,《臺灣日日新報》,1928年2月9日,第5版。
[vii] 蔡家丘,〈砂上樓閣—1930年代臺灣獨立美術協會巡迴展與超現實繪畫之研究〉,《藝術學研究》,19(2016.12),頁1-60。
[viii] 如南薰造(1930來台)與有島生馬在1910年曾由「白樺社」主辦,舉行「滯歐繪畫作品」雙人展。鹽月的東美「圖畫師範科」校友小澤秋成(1931-1933來台) 、「府展」第四回評審中山巍都是二科會員,有島生馬業師藤島武二亦曾三度受邀來台評審(1933-1935),梅原龍三郎(1935-1936來台)與有島生馬同期留法。參考〈審查員表格〉,「台展作品資料庫」:https://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TE/02te_lists/te_lists_judgment.htm (2020年9月10日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