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鄭韶昀(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二年級)
高橋清 入選 臺展1-4回
南國和煦的陽光灑落在窄巷與建物之上,一條小徑蜿蜒至巷弄深處,而一旁牆邊的陰影處,有個人影蹲曲在此,前方安放一把傘,畫面傳達出靜謐悠然的氛圍,巷邊的水道溝渠中仿佛還響著潺潺流水聲。搭配漢詩一首「裏街寂寞晝無譁,可用蕉墻聳木瓜,頭白老翁勤補傘,自言行跡徧天涯。」畫面中冬日暖陽的寂靜與安逸,襯托漢詩中老翁自道的漂泊歷練,使畫面內涵漸次豐富了起來。
這是1928年11月中旬刊登在臺灣日日新報上第二屆臺展的入選畫作,作者高橋清是臺灣倉庫株式會社臺南出張所的所長,繪畫雖只是業餘興趣,接下來的幾年卻也畫出了點名堂來,在第一至第四屆臺展,都能看見他的作品。
高橋清的作品現今皆僅存黑白圖檔,也因資料散失,我們無從得知高橋清除了居住在台南壽町以外,是否還在臺南這座城市中留下其他足跡。即便如此,仍能從他僅存的四幅畫作黑白圖檔中,以同樣生在這座城市的直覺,臆測他的所見所感。
1927年使他入選第一屆臺展的作品《九月の台南》,以舊臺南市區的街景為主題,運用直線條與均勻的色塊,使房屋馬背的排列顯得密集,而畫面中所呈現的電線桿,正式當時社會邁入現代化建設的表徵。此幅畫的畫面稍微壅擠,天空僅佔四分之一,充分呈現出建物錯落的複雜樣態。
而1929年第三次入選的作品《ビルマネム》(緬甸合歡樹),在空間上就顯得較有餘裕。畫面中的樹林,其實是現在位於臺南市中心的「湯德章紀念公園」,也就是日治時期的大正公園,是臺南市區的重要交通節點。婦女、孩童在公園離休憩遊玩,而樹的姿態就好像迎風搖曳一般,傾斜的角度讓人感受到風的力道。圖中隱約可見公園中的方形石柱,不同於緬甸合歡樹,這些石柱一直留存到今日,目前還靜靜地矗立在公園之中,見證了都市景觀的變與不變。
《冬の臺南》是高橋清在官辦美展中現身的最後一幅作品,筆觸較為紊亂紛雜,較過往的表現都更潦草一些。若能見到原件,或許將更能感受到冬日蕭瑟之感吧。畫面遠端有船隻與運河,研判應該自南市錦町向西方看去之景。
為數不少的前輩畫家,皆會在臺府展之中呈現他們所見的「地方色彩」,然地方色彩的選擇,卻又以「亞熱帶風貌」的特色作為大宗。在此脈絡下,高橋清所呈現的臺南景色,儼然是一種慢活的生活節奏。錯落的房舍、空蕩的街道,三三兩兩的行人,是高橋清的作品中,一再傳達出的府城意象。有別於眾人對南國普遍存在燠熱、鮮豔的刻板印象,透過高橋清的描摹,我們反而見到了府城的另一面,一種靜謐宜居慢靈魂。
#名單之後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