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博鈞(磚木取夥故事劇場編劇)
李宴芳 入選 臺展第3、4回;府展第1、2回
還記得人生第一堂美術課時的情境嗎?
也許有人對美術或繪畫的第一次接觸,發生在美術教室。地板殘留的顏料,用來臨摹的模型,牆上被掛起的優秀作品。準備上課了,那麼,你還記得那位帶你走進美術領域的啟蒙者是什麼模樣嗎?
會不會是認真板著一張臉的老師?對學生每個動作極為要求,舉凡畫紙是否工整、汲水倒水的方式、圖釘的數量,任何環節,只要稍有疏漏,便直接扣去五分。會像是這樣子的美術老師嗎?(註1)
還是,會是一位摩羯座,講課投入便手舞足蹈像在演戲,讓學生忍不住笑的老師呢?他還繼續渾然忘我、如癡如醉的神情,喃喃說著:「啊,柔味,軟味。」在下課後,將全體師生帶進電影院,進入著名歌舞電影「花都舞影An American in Paris」充滿色彩、爵士樂、印象派繪畫的綺麗世界。(註2)
兩種截然不同的美術教師形象,真實存在於1948年至1970年的新竹中學。不過,說的其實是同一位老師。這位老師是苗栗銅鑼人,生於1910年,曾就讀台北師範學校,受教石川欽一郎,畢業後成為國小教員、教導、校長,最後,被辛志平校長延攬到新竹中學任教,他的名字是——李宴芳。
李宴芳的生活,直到成為竹中老師後算是穩定下來。在這之前,他也必須在大時代動盪中努力生存。除了曾因台、日籍教師的差別待遇,和校長發生衝突,在二戰時,掃射的機關槍,還曾從他的身旁掠過。當時,1945年三月,銅鑼遭遇美軍戰機空襲,抱著富士國民學校(銅鑼國小前身)校內寶物「天照大神牌」、「教育敇語」的李宴芳,剛一踏入防空洞,後方走過的地方,便立即被機關槍掃射而過。
不過對我們而言,得慶幸他走過了那段時代,才能讓我們看見他對美術的熱情。在辛志平校長要求需要五育並重的新竹中學,逐漸生根。任教二十多年的美術課,他亦莊亦諧的授課方式,成為每位學生難以忘懷的深刻經驗。不要求學生成為畫家,但必須認真對待每件事物。沒有非要畫技卓越,但希望學生能揮灑情感,自我探索,學會欣賞「美」。李宴芳最常掛在嘴邊的教學理念便是:「不會雕佛像,起碼也要會欣賞佛像。」
不見得能具體說出李宴芳從佛像裡探尋到什麼,但可以知道那份從中得到的感受,或是「美」的眷顧,是他所希望能和每個人一同欣賞的。
李宴芳作品裡對「美」的捕捉,許多時候似乎化作了光,而光順著畫筆灑落畫面。使用不透明水彩的他,在各種色彩均融入白色,原本綠色樹影、山景及房舍間的暖色,顯得更加明亮。同時,他認為的寫生,是要藉實際場景作畫(註3),不可任意增減景物,使得畫面看來不僅真實,還讓人能畫家的表現裡,窺見那份躍出真實之上的美。原來,身邊這些熟悉的事物,是可以被表現得那麼美啊。
即使再回頭看到他所入選台府展的各幅作品,我們也不難想像當中充斥的明亮色彩。《秋光》門扉內的貨架上,零散陳列的物品各得其所。《農家》一作的老屋,屋上斜斜的紅瓦,後方綠竹搖曳,門前站著彷彿正在交談的兩人。難得的是,從李宴芳兒子李彥輝經營的部落格中,找到了《午後の裏街》彩色圖稿。畫中二層樓的樓房接著一只煙囪,有一人蹲坐在視線盡頭。李宴芳以豐富的生活景象,寫實地記錄下當時的台灣景象。
瀏覽李宴芳畫作,有個特殊案例出現在他的創作晚期。李宴芳晚年皈依佛教,於1970年代,花了兩年多時間,將218幅由原作泰國畫師Gunapayuta的釋迦摩尼故事畫作一一著色,製成幻燈片宣講,後來也印行成書。再次觀看一幅幅圖稿,在色彩裡那份透進景物的明亮,似乎依然能夠瞥見畫家作畫的身影。
不論美術教育,或是佛學宣揚,看著他的畫,很難不在腦海浮現手舞足蹈的他。「啊,柔味、軟味!」的讚嘆聲像藏在畫裡,藏在明亮的顏色裡,不由得想跟著讚嘆,原來這樣看出的世界,是如此綺麗!
#名單之後062
- 李彥輝,〈我的父親—李宴芳〉,《新竹中學校友會刊》第6期,新竹中學校友會,新竹,1992。
- 同上。
- 蔡國川,《竹塹藝術家薪錄》,新竹市立文化中心,新竹,1994。
參考資料:
竹塹藝術家薪傳錄|https://reurl.cc/K67LRq
竹中校友會刊-〈我的父親-李宴芳〉|https://reurl.cc/nVa426
李彥輝部落格|https://reurl.cc/0z7j36
佛陀畫傳網路版|https://reurl.cc/drNl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