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榮燁
張李德和 入選 台展第7、10回、府展第1~6回
2013年臺灣文學館出版的《張李德和集:台灣古典作家精選集28》「本書簡介」裡這樣介紹張李德和〔註1〕:
「張李德和(1893~1972),字連玉、號羅山女史、琳瑯山閣主人、題襟亭主人、逸園主人、澹亭、桃城散人、武巒女史。出身雲林縣西螺望族,…。大正元年(1912),年二十,嫁給嘉義名門張錦燦。…,時與嘉義文士擊鉢聯吟,馳騁藝苑,多才多藝而獲得『詩、詞、書、畫、琴、棋、絲繡七絕』的美譽。…。曾組「琳瑯山閣詩會」、…、「連玉詩鐘社」等。…,有《琳瑯山閣題襟集》、《琳瑯山閣唱和集》、《羅山題襟集》、《題襟亭集》、《連玉詩鐘會集〉等。另有詞集《題襟亭填詞會集〉,以及《詩詞合鈔〉。民國四十二年(1953),還曆紀念,女婿顏滄海輯其三十年來所詠,釐為四卷,名為《琳瑯山閣吟草〉,題簽則作《琳瑯山閣藝苑》。…」
多才多藝的張李德和〔圖1〕,除了上述成就,最被世人所稱道者便是在嘉義自家創辦了「琳琅山閣」〔註2〕〔圖2、3〕,起自1926年到1965年離開嘉義止,橫跨戰前戰後四十年,與賴雨若的「壺仙義塾」、林玉山的「春萌畫會」、翁焜輝的「青辰美術協會」等,一起扮演了藝文推動最重要的角色。
張李德和詩書畫創作不少,僅就幾件與臺府展及「春萌畫會」相關人事扼要敘述如下。
張李德和在「府展」第一回到第三回(1938~1940)連續以東洋畫入選,第二回以〈蝴蝶蘭〉入選時〔圖4〕,其三女張麗子也以〈花籠〉入選,母女同屆「雙膺特選」,張李德和心情顯得特別好,在其《琳瑯山閣藝苑》〔圖5〕第二卷收錄了一首〈第二回府展感作〉〔註3〕:
府展宏開燦九秋,雙膺特選荷恩周。
已蒙督憲頒嘉獎,又得元戎獎藉優。
丹青愧乏輞川才,拔萃徼蒙意外來。
作畫從今饒逸興,心花喜逐筆花開。
以及一首致謝當時台灣總督小林躋造特給「總督賞」的詩作〈府展特選蒙小林督憲特賞之賜志感以呈〉〔註4〕:
勤修美術息心機,末技叨蒙寵錫深。
特賞足為家慶寶,竭誠恭献國防金。
雄謀遠大千軍懾,德政光明萬姓欽。
尤願制臺長蒞此,五州民草被甘霖。
「府展」第三回,她以〈扶桑花〉〔圖6〕獲「特選」,也寫詩紀念並回報醫生詩人林臥雲〔註5〕的祝賀,〈府展第三回特選和臥雲先生贈賀原韻「洋蘭圖」〉〔註6〕:
荊浩難追正自慚,何期捷報忝成三。
嶄新漫道翻花樣,佳種由來是海南。
妙詞揚讚我猶慚,特降高軒感再三。
努力憑將酬雅惠,增深美化振天南。
此外,在《臺灣日日新報》擔任過漢文版主筆,也曾經是當時基隆首富顏雲年的家庭教師的李碩卿〔註7〕,在其〈琳瑯山閣吟草序〉裡提到,「…,去年全臺畫展,母女均獲優選,而吾妹所繪蝴蝶蘭,雖標非賣品,當時現任督憲,介人婉商割愛,特別優選,於是母女畫名轟動全國,…」〔註8〕張李德和與基隆顏家成為姻親,或許有李碩卿的關係。
在《琳瑯山閣藝苑》結束前的「自跋」裡,張李德和提到一件跟「春萌畫會」有關的事情。她說:「…,畫彷芥子園,並臨古幅,初因入選於新竹主催全嶋書畫展覽會,虛名遂播出四方,未幾由京都來之耕外〔註9〕畫伯,開設講習會,與林玉山氏常久氏〔註10〕等,共事參加,…」〔註11〕
「耕外畫伯」即日本人代谷耕外,根據「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水墨畫史料記載,1932年3月(或5月),由林玉山創立、代谷耕外指導,曾在嘉義市公會堂舉辦了「南國大和繪研究會展」〔註12〕。
張李德和在1965年因故離開嘉義〔圖7〕,之後定居、並去世於日本。只是不知何故,其眾多精采的大型畫作留存下來並不多,其中,她首次入選「臺展」第七回(1933)的大型設色東洋畫〈庭前所見〉〔圖8~11〕,原件或許還存在,而且在某個地方現身。筆者親眼看見這件作品,並以手機迅速拍下如附圖9~11三張照片。當時,拍攝地點光線昏暗,裝框的畫作似乎覆蓋一層(或變成)暗褐色的玻璃或塑膠薄膜,形成反光,畫作立於地面,畫幅高約一人。筆者直覺地相信它不是一件複製品。
#名單之後055
註釋:
- 陳愫汎選注,《張李德和集:台灣古典作家精選集28》,初版,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13.11。
- 「琳瑯山閣」現址即嘉義市國華街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 張李德和著,《琳瑯山閣藝苑》,初版,嘉義市:嘉義市諸峰醫院,1953.02,第二卷,頁48。
- 同註3。
- 有關林臥雲的介紹,可參見「全臺詩‧智慧型全臺詩資料庫」:http://xdcm.nmtl.gov.tw/TWP/TWPAPP/ShowAuthorInfo.aspx?AID=000691
- 張李德和著,《琳瑯山閣藝苑》,初版,嘉義市:嘉義市諸峰醫院,1953.02,第二卷,頁49。
- 有關李碩卿的介紹,可參見「全臺詩‧智慧型全臺詩資料庫」:http://xdcm.nmtl.gov.tw/twp/TWPAPP/ShowAuthorInfo.aspx?AID=1061
- 張李德和著,《琳瑯山閣藝苑》,初版,嘉義市:嘉義市諸峰醫院,1953.02,頁4。
- 耕外即日本人代谷耕外。其事蹟可參考,白適銘編著,《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初版,台北市: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10,頁188~189。
- 常久氏即常久常春。可參考,白適銘編著,《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初版,台北市: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10,頁188~189。以及王德和著,〈「名單之後」──常久常春,台展中的「塔山」事件〉。
- 張李德和著,《琳瑯山閣藝苑》,初版,嘉義市:嘉義市諸峰醫院,1953.02,頁108。
- 白適銘編著,《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初版,台北市: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10,頁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