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曾郁真(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
呂孟津 入選 臺展第6回、第7回
府展第1回、第3回
2020年的時候,北師美術館展出了一檔名為「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的展覽,(註1)其中展出了臺灣第一代膠彩畫家呂鐵州的作品〈鹿圖〉,帶領我們認識這位常以臺灣特有花鳥走獸為作畫主題的巨擘,以及深受他影響的弟子們,其中一位,即是今天要談論的畫家:呂孟津。
呂孟津出身於臺中神岡望族,與其父呂汝濤皆以東洋畫聞名,1932年父子倆開始在呂鐵州的指導下進行花鳥畫的學習,並且在同年雙雙入選第6回臺展:呂汝濤以〈椿〉入選(圖1)、呂孟津以〈雙鶴〉入選(圖2)。呂孟津除了師從呂鐵州之外,也曾跟隨汀州黃海客學習肖像畫、向岡本春堂學習山水畫,然其最擅長的還是花鳥走獸,曾入選臺展與府展的作品也是以花卉和鳥獸為主題。他在1932年入選第6回臺展後,隔年又以〈鹿〉入選第7回臺展(圖3),而這幅作品無論是在作畫主題、畫面構圖及筆法都和其師呂鐵州的〈鹿圖〉相似(圖4)。(註2)然而在鹿的觀察和描繪上,呂孟津的筆法較為生硬、不自然。臺灣日日新報的「臺日漫畫」專欄記者國島水馬就曾以戲謔的漫畫插圖調侃呂孟津的〈鹿〉,笑談其作對於動物姿態過於刻意的描繪手法。(註3)
也許呂孟津在動物的描繪上沒有老師呂鐵州來得出色,但他在以花為主題的創作上,有自己獨到的功力,且流傳後世的數量也比較多。如分別入選第一回府展的〈佛桑華(扶桑花)〉(圖5)和第三回府展的〈國華〉(圖6),以及現收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的〈菊花〉(圖7)、〈蘭花〉、〈花鳥〉等。以〈佛桑華(扶桑花)〉這幅作品來看,呂孟津以工筆手法,將葉脈上的紋路和鳥的羽翅描繪得栩栩如生,構圖上呈現穩定的三角形,藏在枝葉間綻放的扶桑花展現了南國熱帶的旺盛生命力,暗合臺府展審查員對於臺籍畫家在作品中展現臺灣地方色的喜好。
另外,現收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的〈菊花〉,是呂孟津另一幅絹本膠彩畫作品,畫面中盛放的菊花,同樣也使用了工筆筆法,細緻的刻劃出菊花綻放的姿態,無論是重瓣的菊花,如畫面中央碩大的白菊和桃紅色菊花;抑或是單瓣菊花,像是畫面下方的粉紅菊花,都有其獨特之美。溫暖明亮的色彩運用,加上綠葉的襯托,使整個畫面充滿勃勃生機。唐代詩人李商隱曾詩一首〈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形容菊花盛開時濃淡皆宜的顏色,或許畫家就和詩人一樣,都有一雙擅於發現美的眼睛,捕捉世間萬物,用畫筆創造出一個瑰麗的世界。
#名單之後207
註釋
1.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https://montue.ntue.edu.tw/theeverlastingbloom/ 。
2. 「呂鐵州《鹿圖》曾由藏家委託其弟子許深州進行修補,並再次著色與添加金箔,讓畫面重現亮麗的生機。許深州留下題款,並認為此應為指導呂孟津參選台展時的示範之作。」,黃琪慧,〈不朽的青春——東洋畫家呂鐵州與《鹿圖》之謎〉,https://arthistorystrolls.com/2021/01/12/【不朽的青春】東洋畫家呂鐵州與《鹿圖》之謎/#_ftnref1。
3. 「寺廟的燭台全部都是銅製的」,〈臺日漫畫〉,《臺灣日日新報》,國島水馬,1933,見臺府展史料庫,https://taifuten.com/oblect/「寺廟的燭臺全部是銅製的」/#squelch-taas-toggle-shortcode-content-2。
參考資料
1. 臺展資料庫,呂孟津,https://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TE/04te_search/ListForm.jsp。
2. 漫遊藝術史,黃琪惠,【不朽的青春——東洋畫家呂鐵州與《鹿圖》之謎】,https://arthistorystrolls.com/2021/01/12/【不朽的青春】東洋畫家呂鐵州與《鹿圖》之謎/#_ftnref1。
3. 臺府展資料庫,國島水馬,「寺廟的燭台全部都是銅製的」,https://taifuten.com/oblect/「寺廟的燭臺全部是銅製的」/#squelch-taas-toggle-shortcode-conten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