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圖為西尾善積入選1927年(昭和2年)第一回臺展西洋畫部的作品。前景溪水潺潺流過,畫面左側有座簡易的深色橋梁橫跨溪水兩岸。橋梁通往中景畫面中央的現代造型建築,該建築為白牆、斜面屋頂的複數建築群,迎接橋梁的建物入口是深色且黑桃狀造型的門牆。四周電線桿林立,河岸旁有三顆深色球狀的物體排列,則看似經過修剪的灌木。後方另有一棟建築,隱身在樹叢左側,依稀可見告示牌、階梯及迎接客人的入口。遠景是高聳巨大的山巒,佔據整個畫面的上半部。天空則少雲晴朗,橢圓形的雲朵緩緩飄過。1927年10月27日《臺灣日日新報》(夕刊1版)的臺展相關報導提到,西尾善積為:「一中3年級生」(「一中」即臺北第一中學校,今建國中學),並師事在該校任職的西洋畫家鹽月桃甫。不過在此畫中未見鹽月所擅長的野獸派筆觸,造型及線條較簡約且拘謹。至於西尾畫題中的「夏」,是否與鹽月特有的鮮豔用色有關?仍有待此畫彩色圖版的發現。

識別號
CA01_043_P021_454_w_t1

作品名稱(原文)

作品名稱(中文)

創作者
西尾善積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27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