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溪之夏

此為審查員石川欽一郎出品1928年(昭和3年)第二回臺展西洋畫部的畫作。大甲溪為中臺灣重要的河川,根據同年7月《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石川因工作需要而前往臺中、南投、新竹等地,此畫或有可能出自當時的寫生。有趣的是,在1928年10月14日刊登於《臺灣日日新報》的「アトリエ巡り(畫室巡禮)」單元中,有石川及此畫的合影,然而報導將此畫稱作〈大甲の秋〉。由於缺乏彩色圖版,故難以辨識畫作中的季節表現。畫面前景是遼闊的平野,中景的山腳處可見村舍及人影,一旁有溪水流過。遠處是層巒疊嶂的高山,隨著景深而漸漸變淡。1928年10月26日《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4版)所刊載的〈臺灣美術展 會場中一瞥 作如是我觀〉中,提到:「小林審查員之〈春〉〈秋〉二點。饒有南畫的氣分。石川審查員之〈大甲溪之夏〉。筆致亦復近似」。認為在兩人的洋畫中皆可窺見南畫風格的描寫。

識別號
CA02_066_P055_427_w_t2a

作品名稱(原文)
大甲溪の夏

作品名稱(中文)
大甲溪之夏

創作者
石川欽一郎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

時間資訊
1928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大甲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