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 王白淵,〈府展雜感—藝術を生むもの〉,《臺灣文學》,第4卷第1期,(臺北:1943-12),頁10-18。
3. 顏娟英譯,《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369-307。
4. 黃琪惠,《戰爭與美術—日治末期台灣的美術活動與繪畫風格(1937.7-1945.8)》,臺北: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頁96。
水
水
此為中村敬輝以推薦(免審查)資格出品1943年(昭和18年)第六回府展東洋畫部的畫作,為二曲屏風。「中村敬輝」即皇民化時期改名後的陳敬輝。畫中三名身穿束口長褲及短袖白衫的少女在烈日之下,扛著釘耙、鐵鍬等工具,在閒暇之餘稍作休息。最右的少女拿起了水壺正準備倒入口中,左邊的少女則撇頭望去,視線的導引讓水壺成為畫面焦點,也就是作為畫題的「水」。此畫特別之處在於,描繪出日本畫較為少見的「影子」,畫家透過強烈的陰影投射在明亮的土地上,側面表現烈日當空的景象,強化畫面的現實感。右上角有一枚畫家的方印。王白淵觀展後撰文評曰:「中村敬輝的〈水〉好像是描繪少女在勞動服務的歸途中,取出水壺啜飲的情景,是極其明朗健康的作品。線條色彩皆佳,盼能多多創作出此類作品。但是希望不要畫漂亮溫柔的閨秀,而是在真正從事建設性勞動的健壯婦女中,挖掘出新的美的表現」。黃琪惠的研究已指出此畫應是取材自畫家任教的淡水高等女學校學生,因此王白淵的批評可以說明指其創作取材上的侷限性。王白淵雖然肯定畫家對於勞動美及形色能力的表現,但仍希望陳敬輝能不落窠臼,向外探索不同的畫題。
作品資訊
識別號
CA16_021_P007_048_e_f6作品名稱(原文)
水作品名稱(中文)
水創作者
中村敬輝材質
待考尺寸
待考落款
無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時間資訊
1943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地點名稱
臺灣地址
私立淡江高級中學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府展屆數
第6回年代
1943年(昭和18年)畫部
東洋畫部資格獎項
一般出品(送件)、推薦/推選會場
臺北公會堂展示間
待考作品其他資訊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出版者
臺灣總督府撰寫者
劉錡豫資料來源
1. 臺灣總督府,《第六回府展圖錄》,臺北:臺灣總督府,1944。2. 王白淵,〈府展雜感—藝術を生むもの〉,《臺灣文學》,第4卷第1期,(臺北:1943-12),頁10-18。
3. 顏娟英譯,《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369-307。
4. 黃琪惠,《戰爭與美術—日治末期台灣的美術活動與繪畫風格(1937.7-1945.8)》,臺北: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頁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