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 王白淵,〈府展雜感—藝術を生むもの〉,《臺灣文學》,第4卷第1期,(臺北:1943-12),頁10-18。
3. 顏娟英譯,《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369-307。
4. 石原紫山,〈ダルラツクの避難民に就いて〉,《臺灣美術》,第2號,(臺北:1943-12-22),頁16。
5. 黃琪惠,《戰爭與美術—日治末期台灣的美術活動與繪畫風格(1937.7-1945.8)》,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頁26-27。
達魯拉克的難民(比島作戰從軍紀念)
達魯拉克的難民(比島作戰從軍紀念)
此為石原紫山入選1943年(昭和18年)第六回府展東洋畫部的畫作,並榮獲特選及總督賞。此畫現藏北美館。「タルラツク(Tarlac)」為菲律賓(比島)丹轆省的首府。兩年前紫山因兵役關係被派往菲律賓,當時正好是日本侵略菲律賓的所謂菲律賓戰役期間。畫中難民彷彿剛經歷劫難,看起來十分的疲憊跟狼狽。一旁的扶桑花則靜靜地綻放著,遠景描繪有異國風情的建築。黃琪惠指出,畫面中央的菲律賓母子,應是參考了西洋美術中的「聖母子(Madonna and Child)」圖像,將難民予以神聖化。此作法並非首見,曾參與日軍美術活動的菲律賓畫家Galo Ocampo,也曾描繪將菲律賓母子神聖化的〈褐色聖母像〉(Brown Madonna, 1938)。紫山自言,由於日本畫的戰爭畫缺乏繪畫的寫實性,因此此畫是在「日本畫的繪具(畫材)可運用的範圍內苦心製作而成」,其成果就是如王白淵所稱的「將西畫手法導入日本畫的力作」,表現「具有插畫似的美」。然而王白淵認為「看的時間漸漸拉長後,感覺好像是在看一張漂亮的插畫,只留下淡淡的印象而已」。而像紫山這樣「將西畫手法導入日本畫」的作法,也引起畫壇的激烈討論。
作品資訊
識別號
CA16_042_P028_120_e_f6作品名稱(原文)
「タルラツク」の避難民(比島作戰從軍記念)作品名稱(中文)
達魯拉克的難民(比島作戰從軍紀念)創作者
石原紫山材質
紙本膠彩尺寸
178 × 75.7 cm落款
左下角似有落款及二枚方印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時間資訊
1943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地點名稱
菲律賓地址
Tarlac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府展屆數
第6回年代
1943年(昭和18年)畫部
東洋畫部資格獎項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特選、總督賞會場
臺北公會堂展示間
待考作品其他資訊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出版者
臺灣總督府撰寫者
劉錡豫資料來源
1. 臺灣總督府,《第六回府展圖錄》,臺北:臺灣總督府,1944。2. 王白淵,〈府展雜感—藝術を生むもの〉,《臺灣文學》,第4卷第1期,(臺北:1943-12),頁10-18。
3. 顏娟英譯,《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369-307。
4. 石原紫山,〈ダルラツクの避難民に就いて〉,《臺灣美術》,第2號,(臺北:1943-12-22),頁16。
5. 黃琪惠,《戰爭與美術—日治末期台灣的美術活動與繪畫風格(1937.7-1945.8)》,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頁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