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堂(東大寺)

此為新見棋一郎入選1943年(昭和18年)第六回府展西洋畫部的畫作。「三月堂」又名法華堂,因三月舉行法華祭而得其名。三月堂為東大寺境內最古老的建築,可以追溯至奈良時代東大寺的前身金鐘寺。結構上分成畫面左邊的採「寄棟造」屋頂的本堂,以及右邊的「禮堂」,造型特殊,寺內供奉著許多歷史悠久的佛像。畫中三月堂四周圍滿鐵鍊,這可能跟當時它被列為「特別保護建造物」有關,從陳澄波舊藏的風景明信片中,同樣也能看到建築四周被包圍的現況。比對明信片,可以看到畫家有別於早年對超現實繪畫、野獸派等前衛風格的嘗試,改以嚴謹的寫實態度描繪寺院建築。王白淵評曰:「新見棋一郎的〈三月堂(東大寺)〉,使用枯筆,巧妙地表現故都名剎的姿影。前景的枯草中好像可以聽到秋野蟲鳴之聲」,枯筆是南畫(水墨畫)或書法的技巧之一,是指沾染較少的墨汁後行筆,表現「飛白」的效果。應是指畫中法華堂牆上的乾擦用筆,為的是表現牆壁斑駁的質感。奈良在該堂建成之時曾為首都,故王白淵稱其「故都」,搭配前景的秋天枯草,頗有滄海桑田、今昔非比之感。

識別號
CA16_077_P018_590_w_f6

作品名稱(原文)
三月堂(東大寺)

作品名稱(中文)
三月堂(東大寺)

創作者
新見棋一郎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畫作左下角有落款,字跡模糊待考

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

時間資訊
1943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日本

地址
奈良東大寺三月堂

展覽名稱
府展

屆數
第6回

年代
1943年(昭和18年)

畫部
西洋畫部

資格獎項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會場
臺北公會堂

展示間
待考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臺灣總督府

撰寫者
劉錡豫

資料來源
1. 臺灣總督府,《第六回府展圖錄》,臺北:臺灣總督府,1944。
2. 王白淵,〈府展雜感—藝術を生むもの〉,《臺灣文學》,第4卷第1期,(臺北:1943-12),頁10-18。
3. 顏娟英譯,《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369-307。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作品介紹描述資料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