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審查員鹽月桃甫出品1943年(昭和18年)第六回府展西洋畫部的畫作。畫中描繪的花朵狀似鬱金香,恣意搖曳生長。筆觸延續鹽月一貫的率性用筆,輕快大方。畫家以花莖的曲線切割畫面,表現構圖的趣味性。王白淵將此畫與另一幅出品作〈娘風俗〉一同評論:「鹽月桃甫〈花〉與〈娘風俗〉,雖然先生是成名的大家,又是臺灣美術界公認的大前輩,但是他的作品卻不能令所有的人都接受為權威的作品。誠然,感覺圓熟,手法自由自在,色彩也華麗。然而他的作品確實值得我們徘徊深思,不忍離去嗎?」也就是說王白淵認為鹽月的創作技巧雖已臻成熟,但卻缺乏進一步值得思索之處,王白淵指出:「康德所謂『永遠的孤獨』,是偉大的藝術家應該具備的特質。跨越古今時空的個性,必定有其個人的哲學性,也擁有深邃的寂寞感。米開朗基羅、達文西等所擁有的深層孤獨,和石濤所具有的那種深邃寂寥,我們藝術家可也有嗎?這不是針對鹽月一人而已,而是我對臺灣全體藝術家的不滿意」。由此來看,王白淵對鹽月作品缺乏深刻內涵的批評,是藉此對臺灣美術界的疾呼。

識別號
CA16_087_P028_635_w_f6a

作品名稱(原文)

作品名稱(中文)

創作者
鹽月桃甫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

時間資訊
1943

地點類型
發表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

展覽名稱
府展

屆數
第6回

年代
1943年(昭和18年)

畫部
西洋畫部

資格獎項
審查員

會場
臺北公會堂

展示間
待考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臺灣總督府

撰寫者
劉錡豫

資料來源
1. 臺灣總督府,《第六回府展圖錄》,臺北:臺灣總督府,1944。
2. 王白淵,〈府展雜感—藝術を生むもの〉,《臺灣文學》,第4卷第1期,(臺北:1943-12),頁10-18。
3. 顏娟英譯,《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369-307。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作品介紹描述資料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