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 〈島都の秋を飾る 臺灣美術展を見て(一) 總括的感想漸く曙光を認む〉,《新高新報》,1929-11-25(9版)。
3. K.Y生,〈第三回臺展の盛況〉,《臺灣教育》,第329號,(臺北:1929-12-01),頁95-100。
4. 〈普陀旅行寫生班〉,《申報》,1929-08-27(11版)。
5. 陳澄波,〈西湖之斷橋殘雪〉(1929),請參閱:https://tinyurl.com/y4n5erwh(檢索日期:2021-12-13)。
6. 陳澄波,〈晚秋〉(1929),請參閱:https://chenchengpo.dcam.wzu.edu.tw/search.php?cat=0&kw=%E6%99%9A%E7%A7%8B(檢索日期:2021-12-13)。
普陀山前寺
普陀山前寺
此為陳澄波以無鑑查(免審查)身分出品1929年(昭和4年)第三回臺展西洋畫部的畫作。此作構圖及建築與陳澄波〈南海普陀山〉(1929)相似。畫家以富躍動感的筆觸,描繪普陀山寺院四周樹林茂盛,與建築交錯林立的景象。普陀山位於中國浙江省,為歷史悠久的佛教聖地,參詣者絡繹不絕。「前寺」則指的是普陀山普濟寺,建於清雍正年間。根據1929年8月27日的《申報》報導:「藝苑繪畫研究所、普陀旅行寫生班、已於昨日歸滬、指導員如王濟遠、潘玉良、朱祀瞻、陳澄波等、先後在普陀作畫...」推測陳澄波之所以前往普陀山創作,與此寫生班的活動有關。此畫售價為80日圓。1929年11月25日《新高新報》展覽評論,稱讚:「若談到陳氏之作,…尤其是〈普陀山前寺〉更為出色」,認為此畫表現較同年出品臺展的〈晚秋〉、〈清流〉(西湖之斷橋殘雪)等作更為優秀。
作品資訊
識別號
CA03_112_P063_277_w_t3b作品名稱(原文)
普陀山の前寺作品名稱(中文)
普陀山前寺創作者
陳澄波材質
待考尺寸
待考落款
無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時間資訊
1929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地點名稱
中國地址
浙江省普陀山普濟寺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臺展屆數
第3回年代
1929年(昭和4年)畫部
西洋畫部資格獎項
無鑑查(免審查)會場
樺山小學校展示間
待考作品其他資訊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出版者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撰寫者
劉錡豫資料來源
1. 臺灣教育會,《第三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0。2. 〈島都の秋を飾る 臺灣美術展を見て(一) 總括的感想漸く曙光を認む〉,《新高新報》,1929-11-25(9版)。
3. K.Y生,〈第三回臺展の盛況〉,《臺灣教育》,第329號,(臺北:1929-12-01),頁95-100。
4. 〈普陀旅行寫生班〉,《申報》,1929-08-27(11版)。
5. 陳澄波,〈西湖之斷橋殘雪〉(1929),請參閱:https://tinyurl.com/y4n5erwh(檢索日期:2021-12-13)。
6. 陳澄波,〈晚秋〉(1929),請參閱:https://chenchengpo.dcam.wzu.edu.tw/search.php?cat=0&kw=%E6%99%9A%E7%A7%8B(檢索日期: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