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 張琬琳,〈【名單之後】技師之手,畫師之心:橫田太郎〉,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網址:https://taifuten.com/story/%e3%80%90%e5%90%8d%e5%96%ae%e4%b9%8b%e5%be%8c%e3%80%91%e6%8a%80%e5%b8%ab%e4%b9%8b%e6%89%8b%ef%bc%8c%e7%95%ab%e5%b8%ab%e4%b9%8b%e5%bf%83%ef%bc%9a%e6%a9%ab%e7%94%b0%e5%a4%aa%e9%83%8e/(點閱日期:2023-08-30)。
3. 楊凱成、黃儒柏,〈日治時期新式製糖工場生產設備之演變:以壓榨機為例〉,《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46期(2018-12),頁51-57。
製糖工場
製糖工場
此為1938年(昭和13年)第一回府展西洋畫部橫田太郎入選作:〈製糖工場〉。畫作左下角有落款「T.YOKOTA」。此作以製糖工場壓榨室作為場景,數臺大型透平機和壓榨機擺放於走道兩旁,走道上還有一名男性,由其姿態推測似乎正在巡視機臺的運作情形。在豎立的大型齒輪內,畫家仔細描繪多樣的零件組合與光影,乃至遠景處還能見牆面細節,反映橫田太郎的用心之處。而以機械、工業為題的選擇,或許也受到未來主義思潮的影響。
壓榨機的運作方式是透過透平機驅動齒車,接著帶動大型齒輪開始壓榨甘蔗。由畫面左側的齒輪造型推測,可能為帶動壓榨系統的蒸氣透平機,而畫面右側的機臺上具有三個小齒輪,則為Eureka式壓榨機。
橫田太郎為推動臺灣鐵道建設重要的工程師之一,對於機械原理與零件具一定程度的知識。在此作中橫田太郎成熟的運用其專業,並使用立體透視構圖,細膩地表現製糖機零件、齒輪比例及構造。而畫作中使用新式機械製糖的工場,由舊式糖廍轉為近代化設施,改良原以動物作為動力的不足,亦顯現受現代化之影響。
作品資訊
識別號
CA11_065_P016_620_w_f1作品名稱(原文)
製糖工場作品名稱(中文)
製糖工場創作者
橫田太郎材質
待考尺寸
待考落款
畫作左下角有落款「T.YOKOTA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時間資訊
1938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地點名稱
臺灣地址
臺灣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府展屆數
第1回年代
1938年(昭和13年)畫部
西洋畫部資格獎項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會場
臺灣教育會館展示間
待考作品其他資訊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出版者
臺灣總督府撰寫者
洪婉容資料來源
1. 臺灣總督府,《第一回府展圖錄》,臺北:臺灣總督府,1938。2. 張琬琳,〈【名單之後】技師之手,畫師之心:橫田太郎〉,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網址:https://taifuten.com/story/%e3%80%90%e5%90%8d%e5%96%ae%e4%b9%8b%e5%be%8c%e3%80%91%e6%8a%80%e5%b8%ab%e4%b9%8b%e6%89%8b%ef%bc%8c%e7%95%ab%e5%b8%ab%e4%b9%8b%e5%bf%83%ef%bc%9a%e6%a9%ab%e7%94%b0%e5%a4%aa%e9%83%8e/(點閱日期:2023-08-30)。
3. 楊凱成、黃儒柏,〈日治時期新式製糖工場生產設備之演變:以壓榨機為例〉,《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46期(2018-12),頁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