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正美

オオエ マサミ(Oe Masami)

1913 - 1942

府展第4回(1941)

主題故事閱讀
北海道人。曾以〈瓦工場の風景〉一作入選第四回府展(1941)西洋畫部,畫作簽名為姓名拼音「MASAMI.OE」加上創作時間。 1913年,大江正美作為大江竹二郎的第三個孩子出生,出生不久父親便因為意外逝世,母親則回到故鄉的老家。自幼大江正美由大江竹二郎的妹妹フミ(Fumi,正美之姑姑)撫養長大。一邊於札幌的提燈店工作,一邊自學繪畫。之後,進入空知農業學校就讀。1931年,大江正美以〈花と魚〉一作,於第一回北海道美術家連盟展出品。隔年(1932年),進入東京的帝國美術學校習畫,於1936年畢業。而自1932年第8回道展起,大江正美連續八年入選道展,第七年(1938)獲得推薦成為道展會友。除此之外,也多次入選國畫會展。而約莫此時期,大江正美也接受應召前往北支、蒙疆等地進行作戰,不過因為腳與肩膀受到戰傷而除隊。 1941年4月,大江正美渡臺擔任臺中農業學校(現 興大附農)囑託,教授繪畫,並居於「臺中市綠川町三ノ九」。同年府展,以〈瓦工場風景〉、〈赭土地帶〉、〈婦人讀書圖〉三件作品參展,其中〈瓦工場風景〉順利入選第四回府展。大江正美接受《臺灣新聞》記者訪問時說道,〈瓦工場風景〉是繪製臺中西屯的風景,自己希望忠實地描寫臺灣的風景。雖然臺灣具有強烈的色彩,但幾乎沒有四季的變化,因此大江正美認為對於圖畫來說是十分難以統整。後大江正美於1942年3月29日至31日,與二科會體系的鶴岡義雄一同於臺北公會堂舉辦「恤兵獻畫油畫展」,展出共四十件作品。販售金額作為獻金,未售出畫作則獻納為白衣勇士(即傷殘軍人)慰問畫。 1942年,大江正美乘坐著「霍亂船(コレラ船)」回到了故鄉江別(一說再次應召成為海軍的一員,被派遣往菲律賓等南方戰線,後自南洋返回北海道)。不久再次感染軍中曾罹患的瘧疾,進入日野醫院治療。僅半個月便辭世,得年29歲。大江正美將最後一幅作品〈白い家〉致贈給日野醫院,作為支付治療費用的一部分。此作現藏於長野縣「無言館」。
作品數0
史料數1

性別

出生年月日
1913

出生地
日本

出生地
北海道野幌町

卒年月日
1942

卒年地點
日本

卒年地址
北海道江別市野幌町日野病院

臺府展入選屆別(年)
府展第4回(1941)

臺府展曾獲獎項或資格
入選

其他美展出品
北海道美術家連盟展第1回(1931);道展第8-15回(1932-1939);國畫會展第10、13-15回(1936、1939-1941);皇軍鄉土慰問獻畫展;札幌美術家連盟展;恤兵獻畫油畫展(1942)

父母
父大江竹二郎;母大江ミツ

學歷
空知農業學校;帝國美術學校

工作單位
臺中農業學校

職稱
囑託(圖畫教師)

同事
相澤謙一

參與組織
道展

資料來源
1.〈白衣の勇士 慰問油繪展〉,《臺灣日日新報》,1942-03-28(3版)。
2. 小樽新聞社編,〈美術〉,《北海道樺太年鑑 昭和9年版》,北海道:小樽新聞,1934-04,頁414。
3. 北海タイムス社編,〈美術の秋『道展』(第十四回)〉,《北海タイムス年鑑 昭和14年度版》,北海道:北海タイムス社,1938-11,頁510-511。
4. 美術研究所編,〈國畫會第十五回展〉,《日本美術年鑑 昭和16年版》,東京:美術研究所,1942-03,頁27-29。
5. 北海出版社編,〈第一回北海道美術家聯盟展〉,《北海道年鑑 昭和7年》,北海道:北海出版社,1932-04,頁391-393。
6. 小樽新聞社編,〈第十一回道展〉,《北海道樺太年鑑 昭和11年版》,北海道:小樽新聞,1935-12,頁408。
7. 美術研究所編,〈第十三回國畫展〉,《日本美術年鑑 昭和14年版》,東京:美術研究所,1940-03,頁36。
8. 時事新報社編,〈第十回國畫展〉,《時事年鑑 昭和11年版》,東京:時事新報社,1935-09,頁480。
9.戦没画学生慰霊美術館無言館,〈大江正美(MASAMI OE)〉,網址:https://youtu.be/tazCwMnN90Q(點閱日期:2023-07-18)。
10.戦没画学生慰霊美術館無言館,〈大江正美〉,《決定版 戦没画学生人名録》,東京:皓星社,2022-05,頁77。
11.窪島誠一郎,〈大江正美〉,《戦没画学生 いのちの繪 一〇〇選》,大阪:株式会社コスモ教育出版,2019-01,頁7。
12.「池田兼德宛繪葉書(大江三四郎筆)」。
13. 〈まじめの畫家氣質 初入選の大江正美氏〉,《臺灣新聞》,1941-10-25(3版)。
14.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大江正美〉,網址:https://who.ith.sinica.edu.tw/search2result.html?h=Koj25pEvWRN1hFhP60tsZ1obVQxZU33C1m7Wcllf2htWpfeI%2BvgzwyAvr3ri9FWu(點閱日期:2024-08-17)。

撰寫者
蕭亦翔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人物介紹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