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俞丰
佐佐木栗軒 入選 臺展第2-5、7-10回
從一首漢詩中,散發出濃厚的鄉愁。這是佐佐木栗軒在《臺灣警察時報》的詩作,以七言絕句唏噓著離鄉背井的無奈。這位少壯辭鄉,自憐身在南島蕃山裡的佐佐木栗軒究竟是誰?
說實在,一開始在查找佐佐木栗軒(生卒年待考)資料時困難重重,關於他的生平只留下稀少的報導,僅知他曾在臺南活動後赴臺北。(註1)廖瑾瑗的博士論文中提及他似乎曾是巡查部長(警察系統中的初階幹部),但在《臺灣總督府職員錄》卻找不到他的名字,只能無緣暫時放棄這條線。(註2)
不過,喜歡藝文活動的他,在《臺灣警察時報》中留下不少作品,讓我們能透過這些史料窺見一些他遺留下的痕跡。《臺灣警察時報》是臺灣警察協會發行的刊物,從1930年1月開始到1944年2月,幾乎每月一號,用以記錄警務工作的資料及政策,也是警務人員發表藝文創作的舞臺。(註3)下圖幾張正是佐佐木栗軒為此刊物繪製的封面,皆以臺灣風景為主題描繪,這些風景也是在1927年《臺灣日日新報》的臺灣八景票選活動中勝出的人氣景點。
栴檀社的畫友情誼
在臺灣的佐佐木栗軒,除了發表作品到警察刊物之外,回顧1927年至1936年以來,臺灣美術展覽會的十年間,他更是幾乎年年入選。
不僅積極參與官辦美展,1930年佐佐木栗軒還加入了一群由東洋畫家共同創立的栴檀社,他們互相交流,發表成果,在一年中與臺展錯開時間舉行畫展;由於栴檀社延伸官方對地方色彩的提倡,因此像是另一個縮小版的臺展東洋畫部。(註4)
佐佐木栗軒與栴檀社的交集可以從畫作看出端倪。1935年第九回臺展,《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主編魏清德在評論裡提及:「鄉原木下二審查員,一寫內太魯閣峽,一寫阿里山雲海。與夫佐佐木栗軒,加藤紫軒兩君之一寫太魯峽, 題云山紫水明,一寫草山,皆向臺灣大自然,尋個去路」。(註5)
根據上述魏清德的文字,得知佐佐木栗軒入選臺展的六曲屏風〈山紫水明〉應是以太魯閣峽谷為畫題而繪成的。立石鐵臣的評論中指出此作是「古老手法加上一些獨自的描寫而成」,意指畫家保有傳統技法但不失個人特色。(註6)若細看花草樹木茂密的模樣,則可發現頗為接近鄉原古統既往的巧密畫風,描寫細膩;不同形狀的植被也呈現出太魯閣熱帶意象,深具生命力。
正好同年鄉原古統也推出系列屏風作品中的〈內太魯閣〉,不禁令人猜想會不會是栴檀社成員共同寫生下的成果。大家可以對比上下圖兩件作品,欣賞不同畫家筆下的太魯閣屏風畫。
屏風畫裡的地方色彩
統整佐佐木栗軒入選臺展的作品,有四幅是大幅屏風(請見上方佐佐木栗軒入選日治時期臺灣官辦展覽表格)。屏風畫起源於中國唐朝,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在平安及鎌倉時代被廣泛使用在家中當作隔間用的裝飾物;之後,更是在具有高度藝術鑑賞風氣的安土桃山、江戶時代盛行,開始出現大量豪華且氣派的屏風畫。(註7)以實用性來說,屏風確實能作為屋內格局區隔使用,也具有觀賞、凸顯社經地位之效果,因此深受買家喜愛。 這樣的繪畫形式在日治時期傳入臺灣後,出現了不少具有臺灣地方色彩的作品。例如下圖的〈黃昏〉,是佐佐木栗軒第五回臺展的入選作,為六曲屏風,目前典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畫中清晰勾勒出樹幹、花卉及閩式屋舍之輪廓;右方的溪川以暈染方式呈現顏色深淺、陰影明暗的對比,使畫面營造出遠近有別的空間感。人物面容有些怪誕,不過從他們的服飾,以及身旁的水牛與房屋可看出畫家對臺灣鄉土風景的觀察。
除了佐佐木栗軒,其他東洋畫畫家也把臺灣特有植物、風景畫入屏風畫之中,如1927年第一回臺展中出品〈日盛〉這隻六曲屏風的木下靜涯,選用生長於熱帶的常綠灌木——黃槿為題,是取材自他位於淡水住處外的風景。鄉原古統則是把臺灣神木和東海岸的峭壁畫入屏風中,創造出系列作品〈臺灣山海屏風〉,傳達臺灣自然景觀的壯闊氣勢。
這群日籍畫家不僅在臺灣找到了畫筆的靈感泉源,更在這片土地上開闢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家鄉,將臺灣的山水情懷融入繪畫創作中,在歷史政治的淬煉之下,創造出富有臺灣味的繪畫風格。這樣的畫風也成為日治時期駐臺、旅臺的日人畫家社群中的共同語言。
第十回臺展入選後,佐佐木栗軒未有再參加府展的紀錄,今日僅見1937年的刊物封面上留有他的作品。時隔三十年,他在靜岡清水戶田書店中舉辦了南畫展,是難得一見的戰後蹤跡。(註8)這間老牌書店在1924年起家於靜岡縣清水銀座,在日本各地擴大經營許多分店。歷史悠久的老書店在當時是凝聚文人、畫家的場域;在書店結束營業後,也在不少文章中可見當地人談及對於戶田書店的思念情懷。(註9)
筆者猜想佐佐木栗軒回到日本後,應該也在那裡找到自己的同溫層,與一群畫家激盪創作,依舊活躍於藝術的世界中吧。
#名單之後283
註釋
- 黃冬富,《日治時期官辦美展臺南在地藝術家(含臺、日籍)研究》,臺南:臺南市美術館,2019。
- 廖瑾瑗,《台湾における近代日本画の研究》,廣島大學大學院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論文,1997,頁138。取自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網址: https://dl.ndl.go.jp/pid/3147587。
- 蔡蕙頻,〈警界之木鐸——《臺灣警察協會雜誌》〉,《臺灣學通訊》,第88期(2015-07),頁10。
- 栴檀社參考自李進發,〈栴檀社〉,臺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網址: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665(點閱日期:2024-01-08);廖瑾瑗,《台湾における近代日本画の研究》,頁74。
- 〈臺展東洋畫一瞥〉,《臺灣日日新報》,1935-10-26(夕刊4版)。
- 立石鐵臣,〈第九回臺展相互評 西洋画家の観た東洋画の批判〉,《臺灣日日新報》,1935-10-30(6版)。中譯自劉錡豫、李淑珠,〈山紫水明〉,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 屏風起源參考自須藤崇,〈屏風の豆知識〉,本間美術館,網址:https://www.homma-museum.or.jp/2017/09/25/?post_type=column(點閱日期:2024-01-04)。
- 立花義彰,〈靜岡近代美術年表稿 昭和戰後編6〉,《研究紀要》,靜岡:靜岡縣博物館協會,2019,頁6。
- 戶田書店本店休業資訊參考自クールなお,〈戶田書店本店が休業〉,網址:https://livingkomatsu.eshizuoka.jp/e688957.html(點閱日期: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