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澤弘光

ナカザワ ヒロミズ(Nakazawa Hiromizu)

1874.08.04 - 1964.09.08

府展第1回(1938)

主題故事閱讀
東京人。曾以審查員身分出品第一回府展(1938)西洋畫部,臺展展出畫作簽名為姓名拼音「Hiromizu Nakazawa」。 1874年中澤弘光作為中澤國光以及杉山ふさ的長男於東京出生,後進入畫塾接受曾山幸彥以及堀江正章的指導,也曾於黑田清輝以及久米桂一郎所設立的天真道場習畫。1896年進入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師事黑田清輝。在學期間入選過明治美術會展、白馬會展,並於東京美術學校生徒成績品展覽會獲得一等以及二等賞。官方展覽會部分,則於1907年第一回文展起連年入選,1910年成為文展審查員。官展改組後,亦持續擔任帝展的審查員。在民間展覽會部分,則參與光風會、日本水彩畫會、白日會等美術團體的創立,並持續於各展覽會中展出作品。而自1910年起,中澤弘光的作品便經常在臺灣作為示範作品展出,如1910年總督府中學校洋畫展覽會、1914年現代名畫家洋畫展覽會、1925年臺北師範展覽會以及1932的洋畫參考作品展等。 1938年,中澤弘光受聘為第一回府展西洋畫部審查員,10月14日中澤弘光乘坐蓬萊丸抵臺,居住在鐵道飯店(鐵道ホテル),並於16、17日兩日進行審查。中澤弘光於審查後提到:第一次審查臺灣美術展覽會的作品,作品的比自己想像中還要更加進步;有些優秀的作品無法選入十分可惜,而有關時局的作品很多,但其中優秀的作品很少。最後肯定無鑑查的畫家都拿出具有水準的大作。在本次展覽會中,中澤弘光也展出作品〈海〉。擔任府展審查員後的隔年,中澤弘光在多數展覽會中展出臺灣相關的作品,如第十六回白日會展展出〈臺南風景(赤崁樓一隅)〉、〈臺北風景(林氏庭園)〉、〈臺南法華寺寺內〉,第二十六回日本水彩畫會展展出〈臺灣スケッチ〉。之後,中澤弘光持續活躍於官展與民間美術展覽會,直至1964年逝世,享壽90歲。
作品數0
史料數1

性別

出生年月日
1874.08.04

出生地
東京都芝源助町

卒年月日
1964.09.08

卒年地點
日本

卒年地址
東京都

臺府展入選屆別(年)
府展第1回(1938)

其他美展出品
明治美術會展第5、7-8回(1893、1895、1897);白馬會展第2-13回(1897-1905、1907、1909-10);東京美術學校生徒成績品展覽會(1899);巴黎萬國博覽會(1900);關西美術會展第1回(1901);白馬會創立10周年紀念展(1905);東京勸業博覽會(1907);文展第1-12回(1907-18);大阪洋畫展覽會(1911);洋畫小品展(1912);光風會展第1-9、11-31、33-50回(1912-14、1916-21、1924-44、1947-1964);大阪三越洋服店洋畫展第8回(1912);日本水彩畫會展第1-6、8、11-14、16、18、20-21、23-31、35-37回(1913、1915-19、1921、1924-27、1929、1931、1933-34、1936-44、1947-49);東京大正博覽會(1914);三氏小品展覽會(1914);國民美術協會展第3、8回(1915、1920);帝展第1-3、5-15回(1919-21、1924-1934)大家洋畫展覽會(1920);聖德太子1300年記念美術展(1920);第2回帝展出品者小品展覽會(1920);聚美堂開業記念洋畫展覽會(1921);渡歐記念中澤弘光氏洋畫展(1922);白日會展第1、3、5-11、13-40回(1924、1926、1928-34、1936-44、1946-64);小品展覽會(1925);聖德太子奉讚美術展第1-2回(1926、1930);現代二十大家洋畫展覽會(1932);三越洋畫大展覽會第1回(1935);第二部會展第1回(1935);個展(1935、1938-39、1943、1954);文展招待展(1936);文展第1-6回(1937-39、1941-43);海洋美術展第1-2回(1937-38);大日本陸軍從軍畫家展第1-2回(1938-39);聖戰美術展第1-2回(1939、1941);中澤弘光、森脇忠油繪展(1939);京都市美術展覽會第5回(1940);紀元2600年奉祝展(1940);滿洲國建國十周年慶祝帝國藝術院會員獻納畫內示展(1942);白日會小品展(1942);戰時特別文展(1944);日展第1-13回(1946-57);中澤弘光日本畫展(1948);美術團體聯合展第2-5回(1948-51);日展(民營)第1-6回(1958-1963);日英交換水彩畫展(1959)

父母
父中澤國光;母杉山ふさ

配偶
中澤(藤川)えい

學歷
天真道場;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

老師
曾山幸彥;堀江正章;黑田清輝;久米桂一郎;

參與組織
明治美術會;竹柏會;白馬會;光風會;國民美術協會;日本水彩畫會;東台美術會;白日會;帝國美術院;陸軍美術協會

資料來源
1. 〈ホテルの洋畫會〉,《臺灣日日新報》,1914-12-02(3版)。
2. 〈四審查員の宿舍〉,《臺灣日日新報》,1938-10-16(夕刊2版)。
3. 〈米管特別委員で 賑かな來航の蓬萊丸〉,《臺灣日日新報》,1938-10-12(7版)。
4. 〈洋畫參考作品展 網羅大家作品陳列 三十日起三日間〉,《臺灣日日新報》,1932-10-26(8版)。
5. 〈洋畵展覽會〉,《臺灣日日新報》,1910-10-05(5版)。
6. 〈臺北師範展覽會〉,《臺灣日日新報》,1925-11-02(夕刊2版)。
7. 〈臺展の四審查員 あす蓬萊丸で來臺〉,《臺灣日日新報》,1938-10-14(夕刊2版)。
8. 〈臺展の第一囘入選 時局を反映した軍國色濃厚 東洋畫廿七、洋畫七十三/進步の跡が歷然 中澤西洋畫審查員の談〉,《臺灣日日新報》,1938-10-18(3版)。
9. 〈審查員が決定〉,《臺灣日日新報》,1938-09-02(7版)。
10. 作佐部螢編,〈中澤弘光 年譜〉,《生誕140年中澤弘光展——知られざる画家の軌跡》,津:三重県立美術館,2014,頁170-179。

撰寫者
蕭亦翔

圖像來源
〈來臺した臺展審查員〉,《臺灣日日新報》,1938-10-16(夕刊2版)。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人物介紹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