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英夫

アライ ヒデオ(Arai Hideo)

1902.03.05 - 1954

臺展第1回(1927)

本籍山口。曾入選第一回臺展(1927)西洋畫部,畫作無簽名。 本籍山口縣的新井英夫,1902年出生於青森縣。其父為青森尋常師範學校畢業,後擔任臺北州州立臺北工業學校(現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教諭的新井英次郎。新井英夫1925年畢業於山口縣私立鴻城中學校(現 宇部鴻城高等學校),之後進入川端畫學校日本畫科習畫。一年後退學赴臺,考入臺北高等學校(現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科甲類。在就讀期間,參加由鹽月桃甫主持的臺北高校美術部,於第一回和第二回美術部展覽會皆有作品展出。1927年,新井英夫以〈海の見ゆる風景〉入選第一回臺展,但於圖錄中姓名誤植為「新井英雄」(日文中「夫」與「雄」同音)。1929年,新井英夫自臺北高校畢業,就讀京都帝國大學(現 京都大學)文學部哲學科,專業為美學、美術史專攻。在學期間,師事西洋畫家須田國太郎。1932年,新井英夫自京都帝大畢業,隔年回臺,先後任職於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博物館等。此時期,新井英夫多於報刊上發表與自己專業(美術)或是職業相關(博物館)文章,前者如《臺灣日日新報》刊載對於臺展的觀察〈朗かに喇叭が嗚る〉,以及《臺灣時報》發表〈鹽月桃甫論〉;後者如於《科學の臺灣》上發表〈平埔蕃の木彫に就て〉。在美術方面,新井英夫參加京町畫塾,再次投入鹽月桃甫門下。而後於1936年與京町畫塾門生一同成立朱潮會,並舉辦第一回展。1940年起,新井英夫於臺北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擔任司書,1945年轉任臺北工業學校教諭。 終戰之後,新井英夫短暫擔任過臺中師範學校教授,1946年,新井英夫一家引揚回到日本,由於其妻子為大阪朝日新聞社臺灣支局長蒲田丈夫之妹蒲田佳枝,因此返日後暫居蒲田丈夫夫婦所居住的神奈川縣大磯。於引揚的行李中,一家三人各自藏著一件小品畫作,日後新井英夫便以此回憶臺灣的歲月。戰後工作方面,新井英夫持續擔任教職,任教於德島、滋賀等地,後於1954年逝世,逝世後曾舉辦遺作展。
作品數0
史料數1

性別

出生年月日
1902.03.05

出生地
青森縣

卒年月日
1954

卒年地點
日本

卒年地址
滋賀縣

臺府展入選屆別(年)
臺展第1回(1927)

其他美展出品
臺北高校美術部展覽會第1-2回(1926-27);朱潮會展第1回(1936);遺作展

父母
父新井英次郎

配偶
新井(蒲田)佳枝

學歷
川端畫學校;臺北高等學校;京都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美學、美術史專攻)

老師
鹽月桃甫;須田國太郎

工作單位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文教局附屬博物館;臺中州內務部教育課;臺北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臺北工業學校;臺中師範學校

職稱
囑託;屬;司書;教諭;教授

參與組織
臺北高校美術部;京町畫塾;朱潮會

資料來源
1. 〈朱潮會展 十五日開催〉,《臺南新報》,1936-08-15(4版)。
2. 〈秋の美術に魁ける 朱潮展を見て〉,《臺灣日日新報》,1936-08-19(5版)。
3. 〈美術/第一囘朱潮展 十五日より三日間京町朝日寮で〉,《臺灣日日新報》,1936-08-16(3版)。
4. 〈朗かに喇叭が嗚る(上) 臺展をめぐりて/臺展の純粹性〉,《臺灣日日新報》,1935-10-20(7版)。
5. 〈朗かに喇叭が嗚る(下) 臺展をめぐりて/趣味の問題〉,《臺灣日日新報》,1935-10-22(7版)。
6. 〈繪畫部〉,《翔風》,第2號(1927-01),頁181-182。
7. 〈繪畫部報〉,《翔風》,第5號(1928-02),頁(1)-(2)。
8. 〈新井英夫(任府屬;俸給;勤務)〉,《昭和十二年十月至十二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判任官以下進退原議》,1937-1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255035。
9. 〈新井英次郎(任公立實業學校教諭、補職、俸給)〉,《大正十三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高)第四卷乙秘書》,1924-11-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3856057。
10. 新井英夫,〈平埔蕃の木彫に就て〉,《科學の臺灣》,4卷4號(1936-09-26),頁14-19。
11. 新井美史,〈表紙絵について〉,《榕樹文化》,17號(2006-09),頁32。
12. 新井美史,〈少年が体験した台湾沖航空戦、台北大空襲、そして引き揚げ〉,《榕樹文化》,51號(2016-09),頁13-23。
13. 人事興信所編,〈蒲田丈夫〉,《人事興信録 第12版上》,東京:人事興信所,1940-1,頁(カ)146。

撰寫者
蕭亦翔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人物介紹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