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內容
待宵草
待宵草
此為宮田彌太郎入選昭和9年(1934)第8回臺展東洋畫部的作品,為二曲屏風。「待宵草」為柳葉菜科月見草屬,名副其實,因夜間才盛開而得其名,原產地為南美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現今廣見於臺灣各處。畫中描繪3名盛裝打扮的娼妓,在陰暗的街角等待客人上門。兩名坐在木椅上閒聊,另一名則站在一旁,目光有些渙散。右扇屏風坐著一位老人,拿著菸管,視線掃向畫外,似乎是娼寮的男老闆。同年《臺灣教育》署名「青山茂」者觀展後是如此形容此畫的,「描寫盛開在暗處的女子。悶熱潮濕的暗街上,濃妝豔抹、等著客人上門的兩名女子坐在椅子上聊天,另一名女子兩眼發呆,貪婪的男老闆則一臉利慾薰心的樣子」。青山茂用「盛開在暗處」形容畫中娼妓,而她們正是在夜間盛開的待宵草。彌太郎住在臺北市古亭町(今古亭區),很有可能取材自附近艋舺一帶的臺人娼寮。青山茂評曰:「在只關心和平或熱鬧的漂亮外貌的東洋畫家之中,像宮田氏這種人,真可謂異類」。彌太郎選擇描繪城市陰暗面,帶有負面意味的作品,在多描繪花草、美人,或是創作具南國情調主題的東洋畫壇中確實較少見,青山茂此言也點出當時東洋畫壇有畫題過於單一的情況,可謂對其他東洋畫家的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