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內容
斜道
斜道
第六十一圖為蔭山泰敏入選1927年(昭和2年)第一回臺展西洋畫部的作品。畫面中央是一座鋼鐵衍架橋的下橋道,橋上有汽車駛過,以及撐陽傘、著洋服、戴草帽的行人,旁邊還有一對母子。而橋梁左側兩名頭戴斗笠、在烈日下辛苦鋪設水泥的工人,則與一旁姿態悠閒、服裝整齊的洋服行人呈現對比。比較橋梁的造型及階梯,推測此處應是臺北橋靠大橋頭方向的出入口。這座可以追溯到1889年建造的鐵橋,曾名列臺北八景之一「鐵橋夕照」,亦是畫家們畫筆下的熱門景點。蔭山以清晰的輪廓線、平塗的人物及建築色塊,以及比例被誇飾縮放的人物,試圖詮釋現代工業文明及城市生活的明朗氛圍。但做為工業文明基石的「橋梁工人」們,卻被畫家刻意與洋服路人並置、對比,可能出自畫家自身對普羅大眾的同情。1920年代,包含「普羅藝術」在內的前衛畫風在日本受到矚目,蔭山是否有受到普羅藝術影響,有待後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