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內容
月下美人草
月下美人草
此為吉川清江入選昭和7年(1932)第6回臺展東洋畫部的作品。此畫以近景特寫式構圖,描繪寫在月光下綻放的曇花。曇花屬於仙人掌科植物,以花姿美麗,然開花時間極短,僅數小時,而又只在夜間開花,故有「曇花一現」、「月下美人」之稱。畫中有3蕊曇花,其中2蕊已盛開,另1蕊則含苞待放。畫家運用流暢而圓轉的線條,描繪曇花花瓣、枝葉翻捲、上揚或下垂等各種柔韌姿態;右側2蕊已綻放的曇花,其花瓣邊緣或用少許淡墨鉤勒,或施以極淺淡的渲染,使花朵周圍若有光暈籠罩效果,予人朦朧透亮之感,表現曇花在夜色與月光下短暫盛開的美麗樣貌,極其動人。N生評曰:「此次女子高等學院學生出品的吉川清江《月下美人草》等五人(按:指林阿琴、吉川清江等) 的小品,怎麼樣呢?在技巧方面,決不是能與前三者(按:指郭雪湖、陳進、蔡雲岩三人)對抗的水準,但在愛美、敬美之心方面,則遥遥領先前三者,所謂花謝結子,應銘記於心」,雖然N生認為對藝術家來說,有愛美、敬美之心的重要性更甚於技巧。然而,以此畫為例,無可否認的是,要表現出動人的藝術之美,仍有賴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