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內容
樹
樹
此為審查員鹽月善吉出品昭和7年(1932)第6回臺展西洋畫部的無鑑查作品。畫家以誇張、變形的手法描繪樹林,畫中的樹幹、樹枝多作不自然的扭曲或呈現如豆芽菜般的奇形異狀,葉叢則被畫成橢圓或盤狀般的怪異造型,樹木彷彿正隨著音樂搖擺扭動,呈現手舞足蹈之狀;樹木的明暗與濃淡對比強烈,表現樹林中閃爍不定的光影變化情狀。王淑津(2009)認為此畫是畫家受西方的立體派(Cubism)影響,延續1931年《構成》一作誇張、變形與解體等實驗性畫風,所內化而成的新風格。不過,當時的藝評者顯然對這種前衛畫風不表認同,如鷗亭生(大澤貞吉)評曰:「鹽月善吉審查員的作品,是每年臺展中最令人傷腦筋的(略),畫家以陰鬱的色調表現樹林的恐怖,及瀰漫在林中的朝氣。站在稍遠的距離來觀賞此畫,的確令人感受到樹林的生動。不過,我相當懷疑到底有多少人能理解欣賞這件作品呢?」評者不僅認為畫家每年所提出的作品都是最令人傷腦筋的,並指此畫的表現方式曲高和寡,一般觀者恐怕難以理解。這也反映了評者對於前衛或實驗性的畫風,可能未作研究或了解,抱持著一貫較為保守的態度與立場,予以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