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內容
金魚
金魚
此為堀部一三男入選昭和9年(1934)第8回臺展西洋畫部的作品。畫中一對母子坐在家裡。陽光自畫面右側的障子間透出,灑落而在母子身上。這種運用戶外光的表現手法,可見於明治時期的「外光派」洋畫。母親身穿白色洋裝,身上放著一透明圓桶。隱約透著許多黑色斑點。根據畫題,推測裡面正裝著金魚。身穿白色無袖的少年在一旁,身子微傾,兩人似正專心的觀察金魚的狀況。一旁的地上放有紙扇、水桶等物品,空間看似有些擁擠,但無礙兩人享受親子時光。右下角有落款,僅依稀可辨「1934」年款。此畫在當時陳列在西洋畫部第6展覽室。《臺灣日日新報》記者野村幸一對畫題頗有微詞:「堀部一三男的畫,畫面表現並不是很符合畫題。金魚看似賽璐珞製品,畫題不如直接用『室内』,可能還比較好」,賽璐珞(celluloid)即現今所稱已合成樹脂製成的「塑料」,20世紀初,日本以三井、三菱等企業為首設立工廠並大量生產。野村認為此畫不應取名「金魚」,是因為金魚的形象也「看似賽璐珞製品」,可能是指描繪不夠生動或質感表現像是塑料。無論如何,都導致本該作為畫中焦點的「金魚」名不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