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內容
雨後
雨後
此為岸田清入選1939年(昭和14年)第二回府展西洋畫部的畫作,榮獲特選。此畫構圖與陳清汾〈淡水河邊〉(年代不詳)相近,尤其是遠景山巒的造型十分相近。畫面前景是在山坡上錯落建造的白牆房舍,隔岸與中遠景處的岬角、船影及條狀沙洲遙遙相望,天上的雲霧以長條塊面構成,並如同呼應畫題「雨後」一般帶有灰濛濛的色調,與水面及天空的明度相近。整體畫面構圖單純、明快,予人清爽乾淨的感受。此畫在展覽期間陳列於西洋畫部第四室內。在《臺灣日日新報》刊登的府展評論中,洋畫家西尾善積評曰:「岸田氏的〈雨後〉以新的感覺表現自然」,然而洋畫家山下武夫則認為岸田表現「自然」的「新的感覺」,是帶有「機械性」描繪手法。可以推測是指畫中較為簡化的景物描寫,以及畫面充斥著單一方向的排線筆觸,才讓山下認為此畫的表現手法是「機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