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物

此為1936年(昭和11年)第十回臺展西洋畫部的淵上末生入選作,描繪擺放在桌上的貝殼、鳥類標本、實驗器材。日治時期引進現代化教育與博物館機制,博物標本不僅是畫家創作前取材、參考的背景資料,同時也成為可以入畫的題材。它們脫離屍體的範疇,成為具有教育、鑑賞功能的展覽品。在臺府展中,如南風原朝光〈蝶の標本〉(1932,第七回臺展)、中條正夫〈剝製の鳥類〉(1936,第十回臺展)等作,都曾描繪過標本。根據研究,任職於太平公學校(今臺北市太平國小)的淵上,早在〈靜物〉(1934,第八回臺展)中,就展現對標本製作的興趣:如擺放在桌上的野花以及壓乾花莖、做成標本的用具等。在此作,淵上進一步描繪已完成製作、被立於臺座上的兩個鳥類標本,左右兩側擺有不同造型的器材,桌上平放著貝殼。其中貝殼讓人聯想到日本獨立美術協會成員三岸好太郎(1903-1934)的超現實繪畫,擅長描繪貝殼寓意死亡、幻想或夢境。1934年淵上受《臺灣日日新報》採訪曾表示,他是受到獨立展影響而開始創作,很可能有關注該展成員的作品。

識別號
CA10_069_P005_558_w_t10

作品名稱(原文)
靜物

作品名稱(中文)
靜物

創作者
淵上末生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

時間資訊
1936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