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

此為野村泉月以推薦(免審查)出品1943年(昭和18年)第六回府展東洋畫部的畫作。畫中身穿洋服的少女倚著椅背,翻開被折起來的信件,似是出征的愛人所寄的書信,椅旁花叢間的小花,如同少女盼望思念的心情一般越加攀升、繁茂。象徵南國臺灣的椰樹下,頭戴毗盧冠的觀音菩薩形象自空氣中緩緩浮現,面色祥和安寧,但下半身宛若幽魂一般彎騰漂浮,在遠處照看著開信的少女。1938年,中日戰爭的上海司令官松井石根,曾在靜岡熱海以南京戰場的土壤為材料,委託建造名為「興亞觀音」的觀音塑像,用以慰藉在戰爭中死去的兩國士兵。在野村的畫中於南國椰影下浮現的菩薩,雖說不見得就是慰藉死者的興亞觀音,但仍可視為守護遠方征戰士兵的神佛。祥和的畫面與慈眉善目的觀音,也淡化在畫面外的戰爭與死傷。王白淵評曰:「野村泉月的〈晴天〉和〈來信〉,構圖和素描都非常好,是人人喜愛的佳作。以日本畫而言,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唯略嫌欠缺強烈的個性。但這一點或許正是野村氏的特長也說不定」。其中王白淵指出欠缺的「強烈的個性」應包含了筆觸、用色、構圖等畫家自我主張的呈現,不過顯然野村這種典雅平穩的創作表現亦可說是另一種「自我主張」。

識別號
CA16_044_P030_175_e_f6b

作品名稱(原文)
便り

作品名稱(中文)
來信

創作者
野村泉月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右下角有一枚方印,內容模糊待考

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

時間資訊
1943

地點類型
發表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