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初秋的城隍廟
初秋的城隍廟
此為李澤藩入選昭和4年(1929)第3回臺展西洋畫部的畫作。從畫中具透明感且輕快的筆觸來看,可能是水彩畫。而畫中城隍廟的外型,則酷似新竹城隍廟,該廟興建於清乾隆13年(1748),坐落在新竹市北區,畫家以近似俯瞰的視角,從高處描繪城隍廟口人來人往的景象,可知新竹城隍廟直到日治時期,仍然香火鼎盛。廣場左側的樹蔭下搭有棚子,可能在舉行祭祀活動。而行人們從畫面右下角的入口處進出城隍廟。下方廣場前的護牆上,放著兩個圓形物體,應是竹製的篩子,畫家刻意以圓形物體打破牆壁的直線線條,不至於太過呆板。此外,畫家在景物的配置上,顯然有所取捨,使得畫面更加乾淨輕快,如右側棚子內以陰影遮蔽,不讓畫面顯得更加雜亂,人潮亦經過刻意安排,多集中於三川殿口,僅將一人配置在畫作右下角落款處,暗示了城隍廟的入口處。《臺灣日日新報》的一記者稱此畫為佳作,認為「能節去所不當畫之處」,讚許畫家在構圖上敢於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