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製及其他

此為 1942 年(昭和 17 年)第五回府展西洋畫部的堀江一郎入選作。「剝製」(taxidermy)是一種模擬動物生前樣態的標本製作方式。在木桌上有一大一小兩個鳥禽類標本,根據其彎曲銳利的嘴喙和鉤爪判斷,大型的鳥類標本可能是鷹隼等猛禽。牠站立在樹墩上,頭部向左,眼神銳利地緊盯一旁。牠的身軀蹲低,翅膀未完全收攏,似乎正在觀察獵物並準備進攻。較小的鳥類嘴較短,長長的尾羽有黑白相間的花紋,是臺灣特有種帝雉的特徵。畫家以十分密集的筆觸來描繪鳥禽的羽毛,層疊的顏料形成厚重的肌理。帝雉標本下方有兩個似乎是貝殼的物件,一旁放有煙斗和一枚人物頭像。背景右方有垂下的簾布,左方的筆筒內放有幾支毛筆刷。 堀江曾在1941至1944年間於老松國民學校(現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任教,畫中各式各樣的物品,尤其是鳥類標本與貝殼,有可能是畫家在教學期間曾使用的教具。由於標本的製作需要高度掌握動物的神韻,包含其姿勢、眼神和身形等細節,因此標本不僅作為自然科學教育的一環,也提供畫家繪製難以透過寫生觀察的鳥類。

識別號
CA15_114_P060_565_w_f5

作品名稱(原文)
剝製其の他

作品名稱(中文)
剝製及其他

創作者
堀江一郎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左下角有落款,內容模糊待考證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42

地點類型
發表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