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廟宇

此為王新嬰入選1928年(昭和3年)第二回臺展西洋畫部的畫作。畫面共分前、中、後三景,前景粗壯碩大的樹木將畫面一分為二,中景寺廟建築前的廣場,行人熙來攘往,有的乘坐人力車,有的則挑擔走過。遠景則為寺廟建築。值得一提的是,畫面的筆觸雖然顯得粗放厚重,但大抵延續其師石川欽一郎的道路風景畫構圖,如較低的地平線與開闊的前景。而臺灣的廟宇也是石川喜愛描繪的主題,他曾在《臺灣時報》上撰文提到:「臺灣廟宇往上翻轉如尖針般地翹起的屋頂,帶有一點歌德風教堂的味道。也可以說是東洋的歌德建築吧。......西洋的歌德式建築全然是將人心導向天上的企圖,臺灣的歌德式建築卻還可以見到南國人民快活閃動的心情」,可知石川認為「臺灣的歌德式建築(寺廟)」反映了「南國」的人文風土情調。1928年10月26日《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4版)的臺展相關報導,誤將此畫名稱寫成「本國廟宇」。

識別號
CA02_103_P092_198_w_t2

作品名稱(原文)
南國廟宇

作品名稱(中文)
南國廟宇

創作者
王新嬰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

時間資訊
1928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