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 青山茂,〈臺展を見て〉,《臺灣教育》,第288號,1934-11-01,頁47-53。
3. 〈アトリエ訪門〉,《臺日畫報》,第5卷,第10號,1934-10-15,頁12。
4. 新井英夫,〈鹽月桃甫論〉,《臺灣時報》,1936-09
,頁75-81。
5. 顏娟英譯,《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140-142。
印度牛
印度牛
此為審查員鹽月桃甫出品昭和9年(1934)第8回臺展西洋畫部的畫作。「カンクレージ」即印度乳牛康古拉牛(Kankrej),由於體質強健,加上與臺灣黃牛同一祖先,適合用以交配改良,加上勞動用或乳用皆宜,故在1910年代被引進臺灣。《臺日畫報》曾在臺展前採訪鹽月,報導中鹽月表示此畫是「這個夏天前往恆春牧場旅行的作品」,為40號的畫作。恆春牧場即恆春種畜支所(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正是最先引進康古拉牛的牧場。雖說是前往牧場旅行所畫,不過畫中身穿傳統服飾的原住民,與印度牛和樂融融的互動描寫,更多的是理想化的場景,寄寓著畫家個人的想法,這點正如鹽月自己所述:「不光只是記錄事實,還要與情緒交流,才可以稱作藝術」。青山茂評曰:「這幅畫描寫的是白色的印度牛和穿紅衣的蕃人牧童、綠色的原野、藍色的大海和天空,以及它們合奏出來的交響樂曲」。並點出畫家之所以「捨棄照片式的透視法,採取抽象式結構等等,這些在在說明此畫走的是幻想性,而非理智性路線」,而所謂「抽象式結構」、「幻想性」或許正是鹽月用以表達情緒,表現個人理想寄託的創作手法。
作品資訊
識別號
CA08_093_P021_635_w_t8作品名稱(原文)
カンクレージ作品名稱(中文)
印度牛創作者
鹽月桃甫時間資訊
1934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地點名稱
臺灣地址
屏東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臺展屆數
第8回年代
昭和9年(1934)畫部
西洋畫部資格獎項
審查員會場
臺北教育會館展示間
第五室參展紀錄
1. 昭和9年(1934)第8回臺展西洋畫部作品其他資訊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出版者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撰寫者
劉錡豫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資料來源
1.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第八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5。2. 青山茂,〈臺展を見て〉,《臺灣教育》,第288號,1934-11-01,頁47-53。
3. 〈アトリエ訪門〉,《臺日畫報》,第5卷,第10號,1934-10-15,頁12。
4. 新井英夫,〈鹽月桃甫論〉,《臺灣時報》,1936-09
,頁75-81。
5. 顏娟英譯,《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