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頃

此為1932年(昭和7年)第六回臺展西洋畫部的簡明春入選作,題名「四時頃」指的是四點左右。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自西方引進現代的時間觀念,隨後被帶到作為殖民地的臺灣。簡明春描繪某處城郊道路的風景,以蜿蜒的道路讓觀眾的視線導向畫面中景處的成排房舍。道路間有水溝通過,架有板子方便人力車通過。畫面道路兩側設有電線杆,與現代時間觀念皆為日本統治後由殖民者所帶來的現代性成果。有趣的是,畫面左側道路以及中景處,各有行人正一腳離地,沿著道路奔跑著。比對題名「四時頃」,讓人聯想到畫家可能是要表現這些路人正試圖趕上火車或公車班次,所以才奔跑。簡明春家族在桃園一帶開設輕便鐵道公司,畫家應對與家族事業有關的事物頗有感受。根據1932年《臺灣教育》第364號的目錄,此作被陳列在西洋畫部的第一室內。

識別號
CA06_089_P016_318_w_t6.jpg

作品名稱(原文)
四時頃

作品名稱(中文)
四時頃

創作者
簡明春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

時間資訊
1932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