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夏山欲雨
夏山欲雨
此為佐佐木栗軒入選昭和3年(1928)第2回臺展東洋畫部的南畫。題材為傳統山水,畫面採高遠構圖,前景描繪蜿蜒的潺潺流水,引導觀者進入山林。畫家以濕筆混點河畔上的樹林,遠處較高的樹叢則以胡椒點畫成。中景右側的峭壁上有寺院樓閣坐落其間,並以濕潤的白描用筆,描繪出建築的輪廓,使得樓閣彷彿雲隱於霧氣之中,周圍的樹石亦以淡墨點描,水氣濃厚。中遠景的高山峻嶺山形陡峭,應非臺灣當地的實景。栗軒以宋代畫家米芾(1151-1107)所擅長的米點皴描繪山石,並以淡墨表現雲霧圍繞,表現畫題「夏山欲雨」的意境。右上角的落款「口雲邨畫口 描出米家圖 栗軒」(口為難以辨識),亦顯示效仿米家山水之意圖。同年《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記者評及此畫,將之與第1回臺展鷹取岳陽的作品進行比較:「去年純南畫之氣分。為岳陽鷹取翁之水墨山水。本年純南畫氣分。為佐佐木栗軒氏之《夏山欲雨》。及《仙境之秋》二點。岳陽以枯筆勝。栗軒則以純熟見長」,認為從技巧純熟的程度來看,應是栗軒今年出品的兩件南畫為佳,肯定畫家對水墨技法的熟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