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後方的守護

此為郭雪湖以招待出品昭和13年(1938)第1回府展東洋畫部的作品。此畫為描寫銃後(大後方)的時局題材,迎合當時「生產報國」的口號。可見一座大型木製捻線機佔據整張畫面,左側一名瀏海、髮及肩、身穿直條紋上衣配格紋裙臺灣服、繫著圍裙的女子,坐在竹凳上,雙手配合赤腳踩踏機器的節奏牽引沙線,其木屐擱置一旁。畫面右側有兩束長條狀物,應是苧麻等作為捻線原料的植物莖葉。鷗汀生(大澤貞吉)評曰:「雖然嘗試以新手法呈現革命性的表現法,費盡心思的結果,效果卻不如預期」,指出畫家放棄高彩度的細密畫風,表現卻差強人意。審查員山口蓬春則如此評論:「是件紮實之作,寫生也正確,構圖亦有趣,可惜缺少感情」,此處的感情,指的可能是「戰意」。而所謂的招待出品,即無鑑查(免審查),是針對歷屆臺展成績優異的畫家所設置的特別待遇,限制一人一件,但郭雪湖因出品兩件而引起爭議,後以自動撤回一件收場,然《臺灣日日新報》報導撤回的是此畫,異於府展圖錄,應是報導有誤。至於遭撤回的畫作《秋江冷豔》,目前國美館(臺中)典藏有同名畫作,但年代為1940年,而該年臺陽展目錄亦見此畫題,是否與府展撤回畫作是同一件,有待日後考證。

識別號
CA11_025_P012_040_e_f1

作品名稱(原文)
銃後の護り

作品名稱(中文)
大後方的守護

創作者
郭雪湖

時間資訊
1938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