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之秋

此為1933年(昭和8年)第七回臺展東洋畫部末延柳萠的入選作,為二曲屏風,落款「柳萠」及一枚方印位於畫作右下角。根據1932年10月21日《臺灣日日新報》(夕刊2版)的臺展入選報導,末延柳萠是以寫生為目的而來臺,同年1月他曾在《臺灣日日新報》上刊登太平山寫生作,推測此作是基於當時的畫稿進一步完成的作品。自1910年代起,宜蘭太平山因豐富的森林資源,成為日治時期重要的林場,以及知名的觀光地,甚至入選1927年「臺灣八景十二勝」。
畫面層次分明,前景為低矮的斷木與芒草,暗示此時正值秋冬季,畫家以細密的線條勾勒出搖曳的芒草輪廓;中景則是高聳的枯木林,部分呈傾倒狀,如張牙舞爪般傾頹乾枯的景象,與遠景茂盛密集的樹林形成鮮明的對比。遠方的天空漫佈濃密雲霧,呈現高山仙境的景象。值得注意的是,畫面上方可見格子狀的方形塊面,推測貼滿了金箔或銀箔,表現天空的雲彩光線。

識別號
CA07_035_P021_113_e_t7

作品名稱(原文)
太平山の秋

作品名稱(中文)
太平山之秋

創作者
末延柳萠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柳萠」及一枚方印

時間類型
發表時間

時間資訊
1933

地點類型
發表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

展覽名稱
臺展

屆數
第7回

年代
1933年(昭和8年)

畫部
東洋畫部

資格獎項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會場
臺灣教育會館

展示間
第二室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撰寫者
劉錡豫

資料來源
1.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第七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4。
2. 〈初入選の喜び〉,《臺灣日日新報》,1932-10-21(夕刊2版)。
3. 〈太平山舊源より桃山を距て次高山を見る 末延柳萠畫伯寫生〉,《臺灣日日新報》,1932-01-17(夕刊3版)。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