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境

此為郭雪湖以無鑑查(免審查)出品昭和8年(1933)第7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原作現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根據郭松年(2018)指出,此為畫家依據1931年偕友人遊京都南禪寺寫生所作,描寫該寺後山的月夜景色;係繪於具有粗糙紋理的壁紙上,筆墨效果與質感特殊。畫中近、中景的木棧橋、山石和樹木等僅以濃墨作擦染表現,中景處瀑布、溪流和背景明月則以留白處理,表現朦朧而靜謐的月夜氛圍,與畫家此前細密工筆、賦色鮮麗的畫風截然不同。鷗汀生(大澤貞吉)評曰:「今年大改其畫風,運用東洋畫獨特的線條,轉向南畫,《南瓜》及《寂境》是其例子(略),《寂境》好像是描繪京都南禪寺後山的石洞及寒林月夜,儘管看出他付出相當的苦心和努力,成果卻是不成正比。這兩件作品都想脫離西畫式的塗抹描法,重返純東洋畫的境界。花費相當的苦心及功夫,不得不肯定他為純藝術的努力」,雖認為其嘗試轉變畫風成果有限,但對其秉持的努力主義仍讚譽有加。錦鴻生(林錦鴻) 則嚴厲批評曰:「是拙劣之作。因為這幅畫既非透過寫生之創作,對墨色的研究也不足,墨裡沒有色彩,畫面也沒有色調子。郭氏還年輕,這種老掉牙的畫,還是留到以後再畫比較好」,當是指畫中墨色缺乏濃淡與色調變化而言。

識別號
CA07_071_P056_040_e_t7b

作品名稱(原文)
寂境

作品名稱(中文)
寂境

創作者
郭雪湖

時間資訊
1931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日本

地址
京都南禪寺

內容指涉地點
京都南禪寺

展覽名稱
臺展

屆數
第7回

年代
昭和8年(1933)

畫部
東洋畫部

資格獎項
無鑑查(免審查)

會場
臺北教育會館

展示間
待查

參展紀錄
1. 昭和8年(1933)第7回臺展東洋畫部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撰寫者
劉榕峻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資料來源
1. 臺灣教育會,《第七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4。
2. 鷗汀生(大澤貞吉)╱永山生,林皎碧譯,〈今年第七回的臺展〉,《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件導讀(上冊)》,2001,頁224。
3. 錦鴻生(林錦鴻),〈臺展評 推薦・特選作を見る(二) 〉,《台灣新民報》,1933-10-29。
4. 郭松年,《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臺北:馬可孛羅,2018,頁42-44。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作品介紹描述資料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