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1936年(昭和11年)第十回臺展西洋畫部的陳澄波無鑑查(免審查)參展作,現為私人收藏。題名「岡」指的是淡水砲臺埔(埔頂),屬於今日所稱淡水「五虎崗」之一。而位於畫面中央上方的高塔建築,正是淡水中學校(今淡江中學)的八角塔。該校成立於日治初期,是由加拿大長老教會偕叡廉(George William Mackay,1882-1969)設立。陳澄波描繪砲台埔的農田、村舍與樹林,路上可見忙碌的農人及撐著陽傘散步的行人,田間可見幾隻白鷺鷥覓食,呈現臺灣鄉野間尋常的景色。而林立畫面各處的電線桿,象徵殖民現代性的影響亦觸及於此,並與祥和的田野風景融為一體。遠景,紅磚色的淡水中學校舍坐落於砲臺埔的山頂,作為淡水長老教會宣教事業的重要象徵,八角塔被烘托為視覺焦點。落款「陳澄波1934」以紅字書寫,位於畫作左下角。1936年10月19日《臺灣新民報》於臺展前夕採訪陳澄波,當時此畫被取名為「淡水風景」。1936年10月《臺灣新民報》的臺展評論,記者林錦鴻評曰:「陳澄波氏的〈岡〉,美麗的綠色、有趣的筆觸和歪歪扭扭的線條,這些形成了整個畫面的動態感,只可惜感覺太過熱鬧。……不過,前者比較有表現出陳氏的個性」,認為畫家用以描繪樹林、田地的筆觸表現,使畫面變得更加活潑。

識別號
CA10_070_P006_277_w_t10a

作品名稱(原文)

作品名稱(中文)

創作者
陳澄波

材質
畫布油彩

尺寸
91×116.5cm

落款
陳澄波1936.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36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淡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