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邊馬路

此為張啟華入選昭和8年(1933)第7回臺展西洋畫部的作品,現由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原畫名為《旗后福聚樓》。此畫以單點透視法取景構圖,描繪旗后岸邊街道(今高雄市旗津輪渡站一帶)景色。林保堯(1998)指出,此畫為畫家存世年代最早的作品,為其就讀東京美術學校時暑假返鄉所作,並曾獲該校校際展覽會美展首獎。畫中右方具有顯眼門廊的白色建築,即高雄第一間酒家--「福聚樓」,據陳坤毅 (2019)考證,此建築早年可能為洋商的辦事或倉儲空間,也是旗后作為高雄發展濫觴,曾經繁華一時的歷史見證,惜今已不存。「福聚樓」門前可見數人或蹲或立,前方的碼頭停泊著帆船,位在畫中視覺消失點的街道盡頭,有數人駐足圍觀一位正在畫架後方寫生的畫家,林佳禾(1999)指出,根據畫家友人轉述,此人即當時與張啟華同行寫生的畫家廖繼春。街道遠方還可見有圍牆的平房,路旁有電線桿。畫家用青色描繪大片天空;船帆、福聚樓以灰、白色等為主調;紅、黃褐色畫街道、海岸與船體,將畫面大分為寒色、中間色以及暖色調3大區塊,使畫中的主題--造型特殊、色彩耀眼的福聚樓,在冷暖色對比與映襯下更顯清晰,成為畫面的視覺焦點。

識別號
CA07_143_P062_248_w_t7

作品名稱(原文)
海岸通り

作品名稱(中文)
岸邊馬路

創作者
張啟華

時間資訊
1933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高雄市旗津輪渡站

內容指涉地點
高雄旗后(今高雄旗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