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1932年(昭和7年)第六回臺展西洋畫部的張萬傳入選作。畫面由前、中、後三景組成:前景主體是畫面左側的傳統房舍,體積與一旁的人群相比顯得大上不少,其建築特徵包含自屋脊、規壁及牆角向下延伸的結構,以及橢圓頂的門窗等;中景則為在廟前市場雲集的人潮和攤販,即畫作的主題所在,可見在大傘下擺攤的商販,以及形形色色穿梭在道路上的人潮等;遠景則是高大的寺廟屋頂,以及兩旁的樹影和房舍。該寺廟的屋頂應採「假四垂」的樣式,即將兩座屋頂上下重疊,上簷為歇山頂,騎在硬山頂上。假四垂是漳州派匠師擅長的樣式,通過多層次的重疊結構,表現複雜的裝飾性效果。屋頂中脊處可見龍與火焰寶珠的裝飾。張萬傳著力描寫遠景寺廟屋頂的假四垂形式與剪黏裝飾,表現閩南一帶與臺灣傳統建築之美。落款「Man. Den. Cho. 1932」位於畫作下方,即「萬傳 張」的日語讀音。根據1932年《臺灣教育》第364號的目錄,此作被陳列在西洋畫部的第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