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方

此為野田昌一郎入選昭和15年(1940)第3回府展西洋畫部的畫作。「銃後」是指相對於直接交戰的戰場,所有後方支援活動的通稱。尤其在第1次世界大戰以後,國與國的戰爭逐漸成為所謂的「總力戰」,考驗的是整體國力,包含國家如何運用科技、生產、經濟等不同面向的資源,去達到戰爭的勝利。因此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也很重視國內各產業「銃後」支援的重要性,美術界也因應戰爭,描繪「銃後」的主題,包含活絡的產業、辛勤的勞工與演練空襲避難的圖像。本籍愛知縣的野田,在接受《臺灣日日新報》採訪時表示,此畫描繪的是「鄉里的爺爺努力的在後方勞動」。畫中的農夫們辛勤地在農地間勞動,綁著頭巾的老人撐著腰,在農務閒暇之餘稍作消息,一旁的農家孩童將日章旗插在泥地上,似是象徵這些作物都將作為支援國家的「聖戰」所使用,而這正是「銃後」圖像的經典表現形式。

識別號
CA13_121_P065_561_w_f3

作品名稱(原文)
銃後

作品名稱(中文)
後方

創作者
野田昌一郎

時間資訊
1940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日本

地址
愛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