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街

此為1934年(昭和9年)第八回臺展西洋畫部的黃南榮入選作,題名「裏通り」即「後街」。畫面採單點線性透視,街道兩側的建築透視線向畫面中央聚集。街道左側的建築多為低矮老舊的房屋,作者以短筆觸與乾筆營造老屋牆面斑駁的質感,右側則有圍牆、庭院、電線桿,以及高樓層的洋房,但位於畫面較遠處,彰顯城市空間內新與舊、傳統與現代的對立。而畫面左側蹲坐在牆角陰影處,頭戴斗笠的工人,與身穿現代服飾走在街道上的行人也呼應了這種階級之間的對立。畫面遠處,有棟高聳的圓頂建築坐落在街道盡頭,屋頂插有旗桿,可能是官廳建築。落款「LAM ENG.NG 1934.」位於畫作右下角,為「南榮.黃」的閩南語讀音,此落款方式與其他以日語姓名讀音落款的臺籍畫家不同,或許與黃南榮曾留學廈門美術專門學校的經歷有關。根據1934年11月《臺灣教育》第388期刊載的臺展入選目錄,展覽期間此作陳列於西洋畫部第五室。

識別號
CA08_089_P017_283_w_t8

作品名稱(原文)
裏通り

作品名稱(中文)
後街

創作者
黃南榮

材質
待考

尺寸
待考

落款
LAM ENG.NG 1934.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34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