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

此為野村誠月入選昭和10年(1935)第9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為六曲屏風。「新晴」意為雨過天晴,畫中有服裝各異的行人漫步在大橋上,有些人還撐著雨傘。不過其中前排兩位著和服及旗袍的女子,望向天空較為淺色的方向,應是放晴之處,呼應畫題的「新晴」。後排身穿西裝及洋裝的一男一女狀似父女,望向橋下正在水上滑行的兩艘小舟。而從橋的外觀及遠處的鳥居、石燈籠等景物加以判斷,此處為明治橋通往臺灣神社一帶的景致,橋下的河水即遼闊的淡水河。日治時期,參詣的行人們必須自「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穿越明治橋,走上位於屏風左側的參道,其中參道一旁隆起的丘陵上,警察招魂碑隱沒於樹叢之間。參道的左側架設著象徵現代化的電線桿,一路通往位於劍潭山麓的臺灣神社。此畫當時陳列在東洋畫部第1展覽室,立石鐵臣評曰:「野村誠月題為《新晴》的臺灣現代風俗畫,是一幅離藝術之域還很遙遠的風俗畫。感謝製作力作的勞力,但願能捨棄譁眾取寵之心」,這種描繪美人參詣的風俗畫,常見於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題,被視為觀光土產或娛樂商品流通於世。或許這就是立石所謂的「離藝術之域還很遙遠」。

識別號
CA09_015_P002_175_e_t9

作品名稱(原文)
新晴

作品名稱(中文)
新晴

創作者
野村誠月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35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北市中山橋

展覽名稱
臺展

屆數
第9回

年代
昭和10年(1935)

畫部
東洋畫部

資格獎項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會場
臺北教育會館

展示間
第一室

參展紀錄
1. 昭和10年(1935)第9回臺展東洋畫部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撰寫者
劉錡豫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資料來源
1.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第九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臺北: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1935。
2. 立石鐵臣,〈第九回臺展相互評 西洋画家の観た東洋画の批判〉,《臺灣日日新報》,1935-10-30(版6)。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作品介紹描述資料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