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 臺北 那須雅城氏

玉山因海拔高度勝過日本的富士山,故在日治時期被稱之為「新高山」;1929年的第3回臺展,那須雅城即以《新高》一作入選東洋畫部。此畫採水墨筆法,細緻的刻劃出崢嶸崎嶇的山稜,而前景挺直的樹木與飄渺的雲氣則是凸顯出主峰的雄偉氣勢。《臺灣日日新報》刊出此畫添賦漢詩之圖版,詩文作者應是該報社漢文部主任魏清德,詩的前兩句提到:「萬三千尺聳雲間,此是蓬萊第一山」,首句的「萬三千尺」,為依照日治初期的「尺貫制」所測量出來的新高山高度,據當時報刊所載為13967尺 (一尺等於0.3公尺,約4190公尺),比富士山還高1560尺;因此詩的前半部便是以實測數據強調出新高山高聳入雲,擁有臺灣第一高峰的地位。後兩句:「□半扶桑看出日,笙蕭響□鶴飛還」,先是將豔紅的扶桑花比喻旭日東昇之際,曙光暈染而透出橙紅色彩的雲海,接著再以笙蕭古調引來鶴鳥飛來,形塑出山間宛如仙境的氛圍,深具東方情調。此外,該詩同時所帶有的測量觀念與文人意境,反映出現代與傳統交融的社會面貌,體現了作詩者身處的時代背景。

識別號
tks_1929_030

作品名稱(原文)
新高 臺北 那須雅城氏

作品名稱(中文)
新高 臺北 那須雅城氏

創作者
文/魏清德(待考);圖/那須雅城

時間資訊
1929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北

媒體類型
報紙

出版者
臺灣日日新報社

撰寫者
張哲維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資料來源
1.〈新高 臺北那須雅城氏〉,《臺灣日日新報》,1929-12-05(版4)。
2.〈新高山の名を賜ふ〉,《臺灣日日新報》,1897-07-14(版2)。
3.陳慧先,〈臺灣度量衡制度的近代化〉,《臺灣學通訊》114期(2019-11),頁19-21。

代表圖像權利註記
6.限於本平台公開瀏覽

作品介紹描述資料權利註記
2.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