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有金魚的靜物
有金魚的靜物
下圖為於保乙彥入選昭和2年(1927)第1回臺展西洋畫部的作品。各種形狀的瓶、罐、碗被擺置在桌上,最前面的小碗畫有釉彩開光(又稱「開窗」)紋,放在一條印有直紋的白色圍巾上,畫作右上角桌緣放有一株盆栽,左側放有不同造型的瓶罐。畫面中央的大碗有盛水,口沿外擴,碗中有兩條金魚繞著碗壁悠然游水,碗底依稀可見上方金魚的影子。畫家透過碗內的金魚,有意在平穩的構圖之中製造些許動態,但針對這點,西岡塘翠評曰:「畫的還算不錯,但金魚寧可不要,會比較好」。西岡雖然肯定畫家的畫技,卻將作為畫題及畫面主角的「金魚」予以否定。魚作為靜物畫主題已有悠久的傳統,如盛行於17世紀荷蘭的虛空(Vanitas)主題,以死魚暗喻死亡與無常。金魚被當作觀賞魚類,在17世紀被引入歐洲,並出現在西洋美術中,例如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於1910年代初期繪製的一系列金魚主題畫作或是有金魚的室內描寫,膾炙人口。至於西岡的不滿,究竟是針對金魚作為主題,還是針對金魚本身的描寫,不得而知,希望有朝一日此畫的彩圖出土,或可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