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葛

此為吉川清江入選昭和10年(1935)第9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原文的「あさひかづら」,漢字寫為「朝日葛」,在臺灣稱為「珊瑚藤」,原產於墨西哥,作為觀賞用植物而廣泛栽種於世界各地。其特徵是藤本植物、淡紅色小花、 心形葉子。由此可知畫中的珊瑚藤,事實上為滿布在畫面背景的植物,而非前景狀似巴西鐵樹的直立狀長葉植物。落款位於畫面的右下角「清江」。此畫當時被陳列在東洋畫部第3展覽室,立石鐵臣觀後評曰:「第一眼看到的,是背景沉重的色彩」,認為「所謂日本畫的空間,在於如何讓畫面氣韻生動,有著即使描寫自然的小小一隅,也能令人感受到大自然奧妙的重大使命」,指出此畫由於「沉重的色彩」導致缺乏了「氣韻生動」,並給予嚴厲的批判:「背景僅使用色彩對比的話,整幅畫就只是個圖案而已,別無其他,而且若在畫面中感受不到作者的氣息存在,這種便是還未能鑽進美術之門、班門弄斧的程度罷了」。美術(藝術)與圖畫之差異,在於是否「生動」,而此畫之所以不夠生動,問題似乎是出在色彩,「背景僅使用色彩對比」或許意指缺乏空氣(空間感)的描寫。

識別號
CA09_028_P015_039_e_t9

作品名稱(原文)
あさひかづら

作品名稱(中文)
朝日葛

創作者
吉川清江

時間類型
創作時間

時間資訊
1935

地點類型
創作地點

地點名稱
臺灣

地址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