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林投
林投
此為黃早早入選昭和10年(1935)第9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林投」(Pandanus tectorius)原產於東南亞、澳洲及太平洋上群島。林投耐風耐鹽,且繁殖容易,常見於臺灣沿海及溪邊。日治時期臺灣有以林投葉製作「林投帽」的工藝,甚至能外銷國際。另一方面,作為南國植物,林投樹因其獨特的外型,頗受畫家青睞。此畫描繪林投樹幹自畫面左下角往右上角生長的姿態,寬大且繁茂的樹葉間,可見棕色、草綠、深綠交錯,一旁還有其他的藤類植物生長,有著鮮明的熱帶風情。畫面右下角可見落款「早々」與一枚方印「早早」。此畫現藏於北美館,該館《典藏目錄2000-2001》提到,此畫為早早「以阿姨家附近溪畔的林投樹做為題材的作品」、「為了作畫,黃早早必需站在溪裡描繪林投樹的姿態,擔心蛇從樹上爬出來,特別請來好友幫忙撐傘」。根據賴明珠的研究,黃早早去年自臺北第三高女(今中山女高)畢業後,便追隨郭雪湖習畫。其中早早對於作畫情境的自述,正是其師鄉原古統及郭雪湖等人提倡的寫生觀念,強調對自然實物的觀察。